八萬兩銀子的破籮筐
喬致庸是中國清代著名的晉商。
一次,包頭東城萬利聚商號的吳東家,因資金周轉不開,向喬致庸借了八萬兩銀子。
當時,吳東家承諾:一年后連本帶息全部還清。可一年的期限到了,吳東家不僅沒還一分錢,借錢的事也閉口不提。
更過分的事,他還主動找上門來,可憐巴巴地向喬致庸哭訴:“我現在是窮得叮當響,家里僅剩下一只用來賣花生的破籮筐了,哪還得起你那八萬兩銀子呀?”
喬致庸心里明白,吳東家這么做無非是想賴賬。
可他卻安慰道:“既然你已到了這步田地,我也不能逼你,就把那只破籮筐拿來抵債吧!”
吳東家一聽,心里頓時樂開了花,立刻送來了破籮筐。
吳東家走后,伙計急切地問:“一個破籮筐怎么能值八萬兩銀子,您這不是白白送他嗎?”
喬致庸笑了笑說:“你照我吩咐的去做,吳東家自會把錢送來。”
隨后,喬致庸便讓伙計把那破籮筐掛在店里最顯眼的地方,標價八萬兩銀子出售。
人們聽說后,都跑來看熱鬧,自然也就知道了破籮筐的事。
后來,很多生意人知道這件事,就都不愿意跟吳東家做生意了。
這時,吳東家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得乖乖地把欠款還清,贖回了那只破籮筐。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信譽是我們的重要資本。
如果沒了信譽,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時間:2023-02-22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八萬兩銀子的破籮筐
- 一次,包頭東城萬利聚商號的吳東家,因資金周轉不開,向喬致庸借了八萬兩銀子。
- 02-22
- 抹布和綬帶
- “我可不是那種東西,”抹布說,“我是一條式樣少見的布條,顏色也少見;國王為在他的衣柜里擁有我而驕傲。”
- 02-22
- 一袋雞蛋的智慧
-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然而,每戶人家生活習慣不同,難免有摩擦。
- 02-22
- 貪杯弟子
- 大師有幾百名弟子,弟子們認真修行,但其中有一弟子貪杯,常常一副醉態出現在眾人面前。
- 02-22
- 隱形腐敗
- 故事發生在宋代。趙清獻是北宋的一名御史,素有“清正”之名,但就是這個“鐵面御史”,也曾以權謀私。
- 02-22
- 自請“大罪”保清白
- 春秋時期,晉文公非常喜歡吃烤肉,因此,一個專門為他做烤肉的御廚備受青睞。
- 02-22
- 不要站錯你的隊伍
- 我是一位作家,年輕人說,我的作品雖然比不過魯迅,比不過莎士比亞、泰戈爾、卡夫卡、卡爾維諾,但是我相信,我的作品還是非常優秀的。
- 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