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狀態(tài)
莊子在《達(dá)生》篇里,講了一個木匠的故事:
魯國木匠梓慶削木做懸掛鐘鼓的架子兩側(cè)的柱子,上面雕飾著猛獸。他做成的柱子,看見的人都驚訝不已,以為鬼斧神工。
魯侯召見梓慶,要問一問他其中的奧秘。梓慶對魯侯說:我準(zhǔn)備做這個的時候,不敢損耗自己絲毫的力氣,而要用心去齋戒。齋戒的目的,是為了“靜心”。
齋戒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就可以忘記“慶賞爵祿”了。齋戒到第五天的時候,我就可以忘記“非譽(yù)巧拙”了,也就是說,大家說我做得好也罷,做得不好也罷,我都已經(jīng)不在乎了,也就是忘記名聲了。到第七天的時候,達(dá)到忘我之境,我可以忘記是在為朝廷做事了。大家知道,為朝廷做事心有惴惴,有雜念就做不好了。
這時,我就進(jìn)山了。靜下心來,尋找我要的木材,觀察樹木的質(zhì)地,看到形態(tài)合適的,仿佛一個成形的就在眼前。我就把這個最合適的木材砍回來,順手一加工,它就成為現(xiàn)在的樣子了。
木匠齋戒第七天,其實是穿越了3個階段:忘記利益,不再想著用我的事情,去博取一個世間的大利;忘記榮譽(yù),不再想著大家的是非毀譽(yù)對我們有多么重要;忘記自己,人其實只有達(dá)到忘我之境,才可以做到更好。
時間:2023-01-16 作者:多彩大學(xué)生網(wǎng) 來源:多彩大學(xué)生網(wǎng) 關(guān)注:
- 最佳狀態(tài)
- 魯國木匠梓慶削木做懸掛鐘鼓的架子兩側(cè)的柱子,上面雕飾著猛獸。他做成的柱子,看見的人都驚訝不已,以為鬼斧神工。
- 01-16
- 破壞與創(chuàng)造
- 佛陀在山上遇到了歹徒阿格利瑪,阿格利瑪殺人不眨眼,當(dāng)然也不打算放過佛陀:“都說你法力無邊,現(xiàn)在看來也不過如此。
- 01-16
- 享受果實
- 羅馬皇帝哈德良看見一個老人正在努力工作,種植無花果樹。他問老人道:你是否期望自己能夠享受果實?
- 01-16
- 別忘記最好的東西
- 有一天,少年在山上放羊的時候看見腳邊有一朵漂亮的小花——他從來沒有看見過那么漂亮的小花!
- 01-16
- 博士分羊
- 東漢時,京城太學(xué)府聚集了一批博學(xué)之士,個個精通儒家道義,被封為博士。
- 01-16
- 人世多途
- 一個年輕人去拜訪一位大師,向他請教為人處世之道,大師給他講了三個故事。
- 01-16
- 每一秒都是一抹色彩
- 有一個一無所長的年輕人,感到自己生活得非常無聊。于是,他就去拜訪一位哲人,希望哲人能夠給他的未來指明一條道路。
- 01-16
- 學(xué)會讓步
-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位老者擺棋陣,并且在招牌上寫著:“天下第一棋手”。
-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