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陌深處的舊時光
巷口的老槐樹總在清晨抖落一身露水,碎金般的光斑透過枝葉,在青石板路上繪出流動的圖案。這條蜿蜒的巷子,藏著被歲月遺忘的故事,每一塊磚石都浸潤著舊時光的氣息。
清晨五點,巷尾的早點鋪子準時亮起昏黃的燈光。蒸籠掀開的瞬間,白霧裹挾著麥香與肉香撲面而來。佝僂著背的店主王叔,揉面的動作依舊利落,面團在他掌心翻轉,像被施了魔法般變成一個個飽滿的包子。常客們陸續到來,坐在斑駁的木桌前,就著豆漿咬一口熱包子,偶爾寒暄兩句,聲音在巷子里輕輕回蕩。這樣的清晨,二十年如一日,仿佛時間在這里放慢了腳步。
正午的陽光變得熾熱,巷子里的人家紛紛搬出竹椅,在樹蔭下乘涼。張阿婆的藤椅吱呀作響,她搖著蒲扇,講起年輕時的故事。那時巷口還有個熱鬧的集市,貨郎的吆喝聲、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她指著對面的墻,說那里曾貼著一張褪色的電影海報,是她和老伴年輕時最愛去的影院。說著說著,皺紋里都盛滿了笑意,連蟬鳴都似乎變得溫柔起來。
午后的巷子格外安靜,陽光斜斜地灑在斑駁的磚墻上,把影子拉得老長。雜貨店的木門虛掩著,貨架上擺著五顏六色的玻璃彈珠、鐵皮青蛙,這些帶著歲月痕跡的小物件,總能勾起童年的回憶。店主是個沉默寡言的老人,坐在柜臺后看泛黃的報紙,偶爾有孩子來買冰棍,他才慢悠悠地起身,從冒著白氣的冰柜里拿出一根,包裝紙上還沾著細密的水珠。
暮色漸濃時,巷子里飄起飯菜香。李嬸站在門口,扯著嗓子喊貪玩的孩子回家吃飯,聲音穿過悠長的巷子,驚醒了趴在墻頭打盹的花貓。路燈一盞接一盞亮起,昏黃的光暈里,晚歸的行人腳步匆匆,又或者三兩好友并肩而行,輕聲交談。賣糖葫蘆的大爺推著車緩緩走過,竹簽上的山楂裹著晶瑩的糖衣,在燈光下閃閃發亮。
夜雨總是在不經意間落下,起初是沙沙的低語,漸漸變成淅淅瀝瀝的絮語。屋檐的雨水順著瓦當滴落在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聲響。這時的巷子仿佛被蒙上了一層薄紗,遠處的燈光在雨幕中暈染成朦朧的光斑。偶爾有騎著自行車的人匆匆而過,車輪碾過積水,濺起細碎的水花,很快又恢復了平靜。
這條巷子,沒有繁華街道的喧囂,沒有高樓大廈的宏偉,卻承載著最真實的生活。它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與老去,收藏著平凡日子里的溫暖與感動。那些被時光打磨的記憶,如同巷口老槐樹上的年輪,一圈又一圈,訴說著永不褪色的故事。當城市的腳步越來越快,唯有這里,依然保持著最初的模樣,在歲月的長河里,靜靜流淌著屬于自己的舊時光。
作者:顏夢雨,江浩源,胡玉婷,高晨茜,陳嬌嬌,張琳羚 來源:自創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竹席上的夏夜絮語
- 雨過天晴時,竹席吸飽了潮氣,在月光下泛著濕潤的光,混著泥土與青草的氣息,釀成獨屬于夏夜的味道。
- 06-20
- 舊巷里的麥芽糖香
- 老槐樹的濃蔭下,總圍著嘰嘰喳喳的孩子。王師傅會變戲法似的,用麥芽糖拉出糖人。細長的糖絲在他指間穿梭,眨眼就化作展翅的鳳凰、蹦跳
- 06-20
- 陶罐里的月光
- 月光灑在藥罐上,映得深褐色的藥汁像凝固的夜。我端著藥碗守在爺爺床邊,看他皺著眉頭一飲而盡,陶罐里剩余的藥汁在月光下輕輕搖晃,晃
- 06-20
- 老井邊的絮語
- 村頭的老井總蒙著層氤氳水汽,井繩在青石上磨出的深痕,像歲月刻下的皺紋。清晨或黃昏路過,常能聽見木桶與水面相觸的"咚"聲,混著女人
- 06-20
- 舊相冊里的褪色日光
- 屋檐下掛著玉米串,墻根的仙人掌開著明黃色的花。爺爺奶奶站在兩側,布滿皺紋的臉上堆滿笑意,父親穿著筆挺的中山裝,母親燙著當時流行
- 06-20
- 風掠過晾衣繩的聲音
- 晾衣繩漸漸熱鬧起來,嬰兒的小衣服像彩色的云朵,主婦們的真絲睡裙似流動的星河,還有不知誰家的白襯衫,被風吹得鼓起,像揚帆的船。
- 06-20
- 銹鎖里的秘語
- 那是某個暴雨傾盆的午后,父親急于翻找重要證件,慌亂中用力過猛,鑰匙應聲而斷。雨水順著屋檐淌進閣樓,在斷匙上凝成水珠,又順著銅銹
-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