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阿西爾和她的女性主義 ——-讀《暮色將盡》有感
戴安娜·阿西爾是20世紀英國最杰出的編輯之一,也是那個年代少見的女性編輯。作為一個活到101歲的老人,阿西爾的一生總體平順,但偶有風浪。家庭的開放式教育讓阿西爾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也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女性主義意識。
阿西爾在89歲高齡寫下這本書,坦率的回憶了自己的一生。在這本書的腰封上,標記了作者的三個觀點:對婚姻的不屑、對不生育的不介意、對自私的坦然,似乎都在暗示這是當前最暢銷的女性主義書籍,然而當我剛翻開幾頁時,我就明白這本書的格局遠不止于此。
阿西爾的女性主義不是怒吼的、煽動的、表面的,她從不會提什么女性主義(當然在她的年代也沒有這種說法),她只是在誠實的回憶她這一生,包括成為情婦,她坦率而真誠,反而讓人從她的文字中讀到了最真摯的女性主義。她不想結婚,沒有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不想承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她說“盡管年輕時經歷了這么多浪漫愛情的風風雨雨,到現在我才意識到自己最合適的角色顯然是做第三者”,這樣的灑脫。雖然放在21世紀,情婦已經涉及到法律和道德層面上的諸多問題,但阿西爾的灑脫依舊令人嘖嘖稱奇。她也不介意沒有孩子,事實上她曾有過一段時間狂熱的想要一個孩子,她也成功懷孕了,可天不遂人愿,她經歷了流產,也在流產后看清了自己的內心。躺在病床上的阿西爾只想感嘆自己還活著,這是怎樣的僥幸。在阿西爾的潛意識里,孩子一直是排在自己之后的,普世價值觀總是提倡母親要為孩子做無條件的付出,好像只有這樣才值得被歌頌,或者只是不被指責。但阿西爾告訴我們,母親其實沒那么多義務,是現實的束縛和母親這個身份鑄造的潛意識為母親這個角色套上了太多枷鎖,作一個成功的母親,其實不需要那么累,也不需要那么偉大。阿西爾的自私是顯而易見的,可我卻不認為這里的自私是貶義詞。上文提到,阿西爾的一生總體平順,因為她一生都在做自己,既有做自己的能力,也有做自己的心意,即使到了晚年,也在做想做的事,寫書、種花,活成了一個快樂閑適的老人。
阿西爾的女性主義是乘著葉片飛行,隨心所欲。她不會為了證明女性也能做好工作而成為一個編輯,她能成為編輯、作家,只是因為她想。想就去做,不在意世俗的囹圄,所以她才如此出色,永遠無愧于心。
作者:繆妙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隱入塵煙
-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這部電影最好的一點就是,沒有絕對的壞人,他們都在沿著自己的生活軌跡走
- 05-29
- 交錯的時空
- 在南京審計大學的日子,我曾無數次走過這條路。我從來不會注意這條路,盡管它承載了我太多的喜怒哀樂。
- 05-29
- 《像素潮汐》
- 地鐵閘機吞食二維碼的瞬間,感應器泛起幽藍漣漪。波紋沿著不銹鋼護欄擴散,喚醒休眠在電子屏深處的霓虹魚群。
- 05-28
- 《月光下的編織者》
- 老槐樹的枝椏在夜風中舒展,葉片相互摩挲著編織月光。青石板上流淌著銀色的光痕,那些被歲月浸潤得發亮的石紋里,總藏著些會呼吸的秘密
- 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