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味道
熟悉的味道在舌尖上進濺開來。鮮、香、麻、辣一道涌上,混著食材本身的滋味,每分感受都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火鍋之味鮮美如斯!
味道,在當下早已超脫了食物本身。融合了各色調料,在各異的器皿里烹煮煎炸,食物之味,不僅是落入口中那瞬間爆烈的酸甜苦辣,還凝聚著千百年來國人的關于食物的哲學與思索。可以說,是味道,承載著中國人的口腹之欲,托舉著傳統的民族精神。
無論是一筷子的黃喉、毛肚,還是浸染著鮮紅辣醬及乳白色麻醬的頂襠、上腦、三叉兒,火鍋的滋味,是無數食材碰撞出的剎那美好。
細細咀嚼,浮現于舌上的,是食物生長的自然本味,是生命與土地的呢喃,是農人與微風暖陽的繾綣細語。許多的遐思與味道交融纏綿在一起,成了讓人難以忘懷的滋味。
梁文道說:“火鍋是極致的團圓。”
就火鍋自己而言,繼承了巴蜀傳統風味,挾裹著北方的地道牛羊,又創新性地增添了江南一帶溫軟的養生方法。火鍋,可以說是跨越時間空間阻隔的南北文化大融合。我們品味火鍋的滋味,其實也就是在品味其中包容萬物,博采眾長的精神,在品味中國源遠流長的包容性的歷史文化傳統。
“二三人圍坐小爐邊,閑話家長。”各色食物在鍋中煮熟,一同溫暖的還有同坐共享者的心。味道便是此種情感的外在表征。畢淑敏曾在文章中提及,“我們就像風中轉蓬一樣,相見相望忘于人生的荒漠,徑自滾向渺茫。”
無疑,在注定分別的生命中,火鍋為無數個體提供了團圓相聚的契機。新鮮味美的食材逸散出麻麻的味道,鍋里發出咕嘟的聲響,氛圍恰到好處,凝聚起離散破碎的情感與心靈。火鍋味道就這樣勾連上了情感,或許,多年后友人相逢,想起回憶起的不單是往昔美好的經歷,還有那一頓飽蘸了綿長情思的火鍋及其中圓和包容之味。
余秋雨寫道:“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蹀躞,以此為歸。”所有的融合,所有包容的精神,所有團圓的情意,都被味道緊緊掛住,在適當的時候,由味道喚醒。
驀然間,有點想去吃火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