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行
九寨行
不知何人云:“黃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看水”。皖南的黃山,我在讀小學時已游過。依稀記得那山勢險峻,重巒疊嶂;記得那山澗清泉,汩汩長流;憶起那屹立于峭壁之上的迎客松;還有那不畏艱辛,靠勤勞的汗水養家糊口的挑山工......川北的九寨溝,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驅車三百多公里,沿著盤曲蜿蜒的山路,路過一座又一座飛架于白龍江河谷兩岸的“脫貧致富”橋,隨著太陽從我們的頭頂緩緩移到前方,最后一點點吞噬于巍峨的群山的懷抱之中,遠方的星星燈火漸漸灑滿了山間河谷路旁的兩側——九寨溝的大門,漳扎鎮,即在眼前。初到高海拔地區,兩千米多一點,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生理反應,只覺得腦袋暈乎乎的。簡單洗漱,投入夢鄉。
九寨溝的清晨,空氣清新,使人忍不住多吸幾口。呼吸,如此尋常的事情,在這個寧靜的山谷里變得愉悅了起來。路側的河道里波濤洶涌,河兩旁是由就地取材來的石塊壘砌而成的棕黑與灰白相間的河堤。河道不寬,約三米有余,但站在離岸十幾米遠的地方,嘩嘩的流水聲便可映入耳簾。河水清澈,但看不見河床,水稍偏白,應是山泉富含礦物質所致。山谷兩側的高山偉岸挺拔,不同于東南丘陵的玲瓏精致。如果說九寨的山是一棵百年老樹,那么東南的丘陵只能算作是樹下的一株盆景。九寨的云似乎離你更近一點,起風天成絮狀縷縷撒落于藍天之下,靜風天又一片片鑲嵌滿山谷上狹長而又無盡的天空。九寨的屋子多為木構,畢竟這里也屬于川西地震帶的邊緣,藏民們在這里安居樂業,用更加抗震的木結構房屋抵御不可避免的天災。九寨的人來自五湖四海:開民宿的重慶老板,做早點的安徽師傅,跑出租的江西司機......九寨的本地藏民倒是少見,或許是與內地人長相差異不大,沒被認出來罷了。
我們在上午十點左右入園,在人潮的推擠下上了一輛目的地未知的車。從景區門口發出的車有三個去向:其一往原始森林,其二到游客中心還有未到游客中心就往回趕的區間車。很快,我們知到了這輛車在中途的樹正寨就會回頭——打亂了原本先去原始森林的計劃。下車后我們往犀牛海方向走,聽說那里有公交車去游客中心。沿木質棧道而行,左側是大大小小的海子,右側是別具特色的藏寨。樹正群海,顧名思義,高高低低的樹木錯落有致地生長在寬闊的河谷當中。溪旁有一排破舊低矮的木房子,屋外的資料排介紹說是磨房。再向前行,溪流逐漸變得湍急起來。河床里有著階地,有的階地是一根朽木,有的階地是幾塊石頭。流水從他們的上方越過,掀起朵朵銀白色的浪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繼續前進,嘩嘩的流水聲回蕩于山谷,愈來愈大,漸漸掩蓋了游人的交談笑語聲。樹正瀑布,論高度,不及“遙看瀑布掛前川”的廬山瀑布。其氣勢,源于它的寬廣,幾乎橫貫了整個樹正溝谷。瀑前的斷崖形態各異,流水的姿態亦變化無窮。有的石頭披滿了厚厚的青苔,流水便順著石頭上的帽子般厚重的青苔一珠珠一串串一簾簾地滑下來,躍到下一塊早已被磨平棱角的石頭之上。有的石頭質地堅硬,誓死抵抗,流水便從他們的縫隙里鉆過去,一汩汩投入海子的懷抱。海子里的水的顏色看似千篇一律,實則千差萬別。因水中礦物質種類和含量的差異,有的海子偏綠,有的海子偏藍。同一個海子里的水色彩亦常有漸變,譬如,岸邊的淺水區偏綠,湖心的深水區偏藍。最令人稱奇的還屬則查洼溝的五彩池,池里的石頭亦有黑白兩色。石頭的色彩與湖水的顏色相配形成不同的組合,最終形成了由外圍的黑向內變棕再變綠、變藍的彩色湖水。和風吹拂下,湖面波光粼粼,陽光反射出的點點白色為五彩池添上最后一彩。犀牛海是樹正瀑布上游的一個較為寬闊的湛藍色的海子,我們在此乘車前往諾日朗中心。
轉車后,我們乘車前往日則溝的最深處——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內其實分原生林和人造林。不過,經過幾十年的共同生長后,如今已難分辨出誰主誰客了。森林樹木以松柏、云杉為主,林下有不少倒伏的樹干,據說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西部開發的產物。林中草地上鋪滿了厚厚一層松果,因而我們在下山的路上曾見到過一只松鼠——較老鼠略大,尾巴茸茸,見到游客一遛煙爬回了樹上。日則溝沿線植被覆蓋度明顯比不上其他兩條溝,兩側山體偶見灰白色的巖石裸露于外。有人說,這是前些年地震時留下的傷疤。路過五花海時,清澈見底的藍綠色湖水中縱橫交錯鋪滿了湖床。沉睡于湖面之下的朽木上,長滿了鈣華,染白了原本棕黑色的樹干。有的樹干漂浮于湖面之上,我們驚奇地發現,在靠近樹干盡頭的地方,竟生長著一排小的植物,不知是劫后余生,還是重獲新生——生命的韌性在這狹窄的倒伏的樹干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再向前走,又聽見轟鳴的水聲。八十年代版的《西游記》曾在此取景,曾經從瀑布上方的巖石上走過的師徒四人如今正與游客合影留念。珍珠灘瀑布,向前望去,看不見瀑布下的另一頭,只看見那流水如珍珠般灑落,聽見那響徹谷底的流水的激鳴,感受那水氣騰騰撲面而來......
我們又來到中心,前往最后一個景點——也是海拔最高的一個景點——長海。擺渡車沿盤曲的公路上升至山巔,靜臥于三千多米海拔的長海,那深邃無盡的暗藍色的湖泊,山風吹過隘口,萬葉簌簌作響,湖面止剩下碧波蕩漾......
“扎西德勒!”
2022.9于寧
作者:高元嘉(泰州學院) 來源:原創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