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教育
《教育的力量》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沒看這本書之前,我只覺得書名挺拗口的。看完之后,只想說,譯者翻譯的很好。我們應該像鳥一樣飛往屬于我們的山、飛往屬于我們的領域。讀完這本書,我們可以從作者的經歷中體會到教育的力量。教育改變了作者的人生,讓作者從一步一步從大山走到了哈佛、劍橋。
閱讀這本書期間,我一度認為主人公塔拉的父親有精神類疾病,在小說后半段,主人公接受教育后確實也提出了這個觀點。塔拉的父親像是一座大山,壓住塔拉找尋自我的道路。但塔拉一直努力地拯救著自己。塔拉的原生家庭真的很窒息。父親的思想觀念迂腐陳舊并且有著病態的控制欲,母親雖然是草藥師并且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但還是選擇無條件支持父親,兄弟姐妹中有人有暴躁癥、有人聽從父母親的安排、有人試圖掙脫原生家庭的控制。
塔拉的覺醒、拯救自己的舉動無疑是在挑戰父親的權威。在這里,我有過疑問:父親愛塔拉嗎?書中父親曾對塔拉說過“如果你在美國,無論你在哪個角落,世界末日來臨時我可以去接你,帶你回家,讓你平平安安的。”是不是很感動?但父親真的會讓塔拉平平安安的嗎?并沒有。塔拉從小到大幾乎是在恐懼與傷害中度過的。在父親的廢料廠工作時不僅塔拉,哥哥們都受到過傷害,即使是父親自己也被火燒過;在家中,患有暴躁癥的哥哥會時不時毆打自己;沒有穿衣自由,因為會被父親說是“妓女”。
塔拉的人生經歷令人難過,但是塔拉很堅強,她找到了打破父親控制的力量——教育。沒有接觸到教育之前,塔拉像浮萍一般仍有父母親安排自己的生活,雖然內心總會有疑問:為什么會這樣呢?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在接觸到真正的教育后,塔拉似乎窺見了另一番天地,另一番沒有父親控制的天地,另一番正常女孩們生活的天地。她拼命地去往那里,她向往那里的生活,她渴望自己是正常的。為此,最后,她甚至可以說是和父母親斷絕了關系。
作為讀者的我,是欣喜塔拉接受教育后做出的一系列選擇,因為我覺得她逃離了原生家庭的控制。但看到塔拉會想要見到母親會思念家人的時候,我又會想:一個人真的可以脫離家嗎?即使這個“家”并不正常。這個“家”甚至一直在傷害自己。我想塔拉的一段訪談或許能給我答案“你可以愛一個人,并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日日思念一個人,卻仍為他消失在你的生活中感到高興。”我們是父母親的孩子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接受過教育,知道正常的愛不是控制;知道家人很重要,但是我們有權力選擇是否讓家人繼續傷害自己。
世界上幾十億人,無論如何極端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不同,但是教育可以讓我們大多數人掌握一些力量。我們汲取教育的力量去成長、思考并捍衛自己的權力。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因為你永遠不可能成為他人,也不可能經歷他所經歷的一切。那么,我們可以選擇不太在乎別人口中的自己,我們只要繼續走在自己的路上。這條路或許有鮮花或許有荊棘,但是,我們知道,這條路的前方有著我們渴望成為的自己。
印第安公主凝視著展翅飛翔的鳥兒,默默地為她送去山風,為她的未來祝福。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作者:陶文慧 來源:安徽中醫藥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愛情詠嘆調
-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麗莎白。她在舞會
- 08-30
- 科舉制度的局限
- 科舉制度是中國傳統歷代選材取士的制度。雖然科舉制度有一定選賢舉能的作用,但官宦世家的干預、過于單一的選人標準等等,都成為了阻礙
- 08-30
- 愛情、哀怨與抗爭
- 愛玲與馮沅君,相同時期的兩位才女,都為女性文學的發展、為女性權利的維護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對于愛情的理解有所偏差,對于愛情的
- 08-30
- 以人才之力,創科技新強
- 人才固然重要,因為人是一國之本。因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思想,所以人在引導與教育下,可以進行創新性思想的培育與自己主動的創新創
- 08-30
- 文化自信——以黃梅戲為例
- 文化自信,以己文化為基,以己文化為榮。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積累毋庸置疑是博大精深的。近幾十年來,中國對于文化的保護與重視
- 08-30
- 四季華章:泰山畫卷
- 泰山,華夏之魂,自然與文化的交響。春綠夏翠,秋紅冬雪,四季更迭中展露無盡風華。山川壯麗,云海蒼茫,登頂之巔,心胸豁然開朗,歷史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