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
蘇軾曾說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看一座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同樣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不同,立場不同,也會得到不一樣的結論。《嫦娥奔月》的故事自產生以后,就流傳出不同的版本,在作家之間如此,在畫家之間也同樣如此,賞析歷代不同的《嫦娥奔月圖》,不僅僅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以及歷史背景,同時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關于《嫦娥奔月》的像石,像石中,一女子人首蛇身,面部表情興奮歡快,面向月輪作飛升狀,周圍有眾星云氣妝點繚繞。畫的左邊有一圓月,月內有蟾蜍。這幅圖也正巧應合了南陽人張衡《靈憲》中“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這幅作品不僅僅表現了古人對宇宙的探求與好奇,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時漢畫像石刻是那個時代典型的文化特征,這副像石人物刻畫生動傳神,構圖上相較于春秋晚期也有了極大的進步,更是注意到比例透視關系,這標志著人物畫發展的新水平,也從而展現了漢代文化藝術的空前繁榮,盛載了漢代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
還有一副較著名的《嫦娥奔月圖》是明代書法家唐寅所畫。這是一幅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圖中,嫦娥在月宮之中,金桂芳香,明月皎潔,但神情卻無比的落寞。原來這幅畫暗喻了唐伯虎的遭遇,他曾摘得桂冠,成為南京解元,卻因"科場舞弊案"而遭貶,一度失去了前程。唐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卻被官僚黑暗勢力所壓迫,壯志難酬。因此這幅畫通過描繪嫦娥郁郁寡歡的形象,以此來表達作者的憂愁與無奈。唐寅作為明代的著名畫家,他吸取李成、范寬等諸家之長,最后形成結構嚴謹,風骨奇峭,筆法秀逸,意境空靈的獨特風格。而唐寅繪畫中的題詩和情感,也緊扣畫的主題和意境,以闡發或充實畫面的內涵思想。例如此畫中的唐寅題詩“月中玉兔搗靈丹,卻被神娥竊一丸。從此凡胎變仙骨,天風桂子跨青鸞。”玉兔搗丸,嫦娥竊丹,都暗含了作者摘得桂冠后,橫遭“科場舞弊案”貶的不得志之意。這些也都反應了明代畫壇的風格變化。
而到了現代,對比現代畫家華三川與劉旦宅的《嫦娥奔月》圖,雖然兩者之間的畫風不同,但都有共同的特點,則不再似前人一樣追求人物的綺麗與鮮艷,而是崇尚用寥寥數筆來刻畫人物形象,有一種超然脫俗的凝重之感和優雅飄逸的靈動之氣,更能襯托出嫦娥的高潔之感,這也正反映了嫦娥在現代人心中的形象,表達了現代社會人們對寧靜淡雅的生活的追求與享受,對美的事物的贊美與欣賞。
綜上所述,無論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還是繪畫作品,“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位作者都有屬于自己的見解,但與此同時,不同時代的人,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思想與社會背景,都對后世研究有重要的價值。
作者:黃雯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春意掛上樹梢
- 春天本是美好的季節,然而有些人的生命卻永遠走不出命運中的冬天......
- 07-08
- 邊塞風情
- 天山山脈里大大小小的溪澗消瘦了些,裹挾著山巔,萬載不化的霜涼穿行在連綿的針葉林間,把凜冬迫臨的訊息傳送到荒遠茫昧的每一隅。
-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