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頭兒失業記
老李頭兒是院里人對他的一個通用的稱呼,好像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好像沒有人樂于過分追究他的名字。大家知道他姓李,外地搬來的。居民樓是小產權,一樓低下是一室一廳的小房子,他就住在那里。有時候,一個字就能夠滿足人和人之間交流的稱呼需要。當著面,院里的大爺大媽們遠遠近近地喊他老李,背后地里,提到他,就是“老李頭兒”,因為,院子里有好幾個老李。
老李頭兒不大跟院里人交流。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撿垃圾。因為不論是大年三十,還是大年初一,還有大年初二,還有刮風的天,快下雨的天,他都要繞著這個小鎮走三圈:早一圈,午一圈,晚一圈。回來的時候,有時候提著幾個紙箱子,有時候扛著一塊木頭,有時候背著兩個皮包:我們都看見過。
小區剛建設起來不久的時候,四棟居民樓的生活廢棄物,都堆在一個墻角,墻角兩面是墻,最角上長了一棵粗大的槐樹,跟小孩子的大腿那么粗。我常看見他在那個大大的垃圾堆里翻弄的樣子。那里,仿佛是他的礦場一般。他知道什么時候去最適合:清晨五點多,垃圾清運車還沒有到,上班早走的人們有捎出去的丟棄物;晚飯后,散步出去的人們有捎出去的丟棄物;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購物滿屋,不樂意攢積紙箱包裝紙袋的,也都丟在那里;甚至一些特殊的節日,他也似乎知道會有大宗的“礦物”如期而至而翹首以待。
但是,他不太討人喜歡。
上身總是一件黑色的短衫,冬天套里兩件毛衣,夏天單穿;下身永遠是一天寬大的褲子;頭發蓬蓬亂,兩米開外就能聞到一股子的怪味道,像極了夏天雨后腐爛的的食物雜草菜葉混合在一起的氣息。地下室的格局本來不大,撿來的東西占滿了廳室,又堆在樓道里,鄰居們都不敢常開門。過一段時間,門衛會放進來收廢品的三輪車,他便賣掉大部分撿來的物件:紙箱子居多,還有油罐子、鐵頭子。有一些是他舍不得賣掉的,就掛在他覺得能掛的地方,于是,樓道里也像是開了個萬國公館似的。
鄰居們意見很大,跟物業反映個不停。我見過有一次物業一下子給他清理出去了一三輪車車斗的東西,不過,很快,鄰居們又找到物業去了。再后來,大家也就算是習慣了,高聲地埋汰幾句,不過看他的眼神,柔和了許多。
老李頭兒不管這些人情世故,他照舊在夏日中午,人們都躲在空調房里的時候,踩在流淌出來的泛著油光的汁水里,伸長了胳膊去夠壓在其他垃圾下面的礦泉水瓶子。旁邊有小孩子經過,捏著鼻子,緊抿著嘴,三步并做兩步的跑過去,他頭也不回,過一會,抬抬頭,聽挺腰,抬頭望望那棵大槐樹出會神。
這就是他的日常作業,是他的工作。
每當有收廢品的拉著一車的貨物離開,有鄰居就打趣他道,“老李頭兒,你又賣了幾塊錢?”
我的腦海中就忽然蹦出一句話來,“多乎哉,不多也”。
聽說他是有退休工資的,其他事情不詳,物業上知道的也不多。
小區的建設日臻完善,垃圾堆很快就消失了,大槐樹周圍打成了平整的水泥地,一只只綠色藍色黑色的桶,整齊地放了兩列,桶的兩邊搭建了鋼鐵架子,鑲上了色彩艷麗的圖板,標識著什么樣的垃圾應該丟到什么樣的桶里。物業上的另一個老李成了管理員,每天站在那里,告訴居民們,這種放到這里,那種丟到那里。
老李頭兒很快就發現了,這樣一來,他的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了,有的桶里放的是他可以直接拿走的東西,他只需要站在桶邊上,趕走亂哄哄的蒼蠅,彎彎腰,伸手夠一夠,就可以輕松拿到他想要的,這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發現,他走路的速度都加快了,黑黑的臉上似乎也少了些許愁苦,快樂了一點點,當然,這些都是我們猜的。不幸的是,他多了一個競爭對手,新搬來的一個老大媽有時候比他去的還要早!他對他的工作有了危機感,這一點,從他往返的次數和加快的腳步能夠看得出來。
不過,有一點,小區的居民一直很奇怪,似乎從來沒有見過他感冒或者有其他病痛。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也不太久。后來,小鎮上的垃圾周轉站統一開始了施工改造,小區內的也沒有例外。那幾天,聽爸爸說,老李頭兒有點心神不寧的,眼里很多不理解,仿佛有一圈的問號。
改造工程很快竣工,一座漂亮別致的小房子建立起來了。小房子正面是很多小門,門上寫了該投放的垃圾品類。門都是活頁的,輕輕一推,小門就啟開了。小門閉合后,一只蒼蠅也飛不出來。墻角的槐樹還在,五月的天,開了一樹的白花,把那里裝飾得很漂亮。
居民們都很高興,不高興的,只有老李頭兒。他有好長時間盯著小房子上“垃圾分類,文明生活”八個鮮紅的大字和那棵老槐樹發愣:他不能夠到桶里的東西了。那個作為對手的大媽,已經不跟他競爭,她愛上了廣場舞。
老李頭兒終于失業了。
不過時間也還是不長。那天放學,我看到了老李頭兒戴上了個紅紅的袖章,挺直了腰板,用力地擦拭著那八個鮮紅的大字哩!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老李頭兒失業記
- 老李頭兒是院里人對他的一個通用的稱呼,好像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好像沒有人樂于過分追究他的名字。
- 06-01
- 最喜人間煙火氣
-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蘇軾在泗洲,也就是今天安徽境內的泗縣,喝了浮著雪沫乳花的小酒,吃了春日山野里的茼蒿嫩芽,贊嘆道:“人間
- 06-01
- 燕歌行
- 本文靈感來源于高適的《燕歌行》,以一位戰場上瀕死的戰士為第一視角,展現戰場的肅穆與戰爭的殘酷。
- 05-27
- 《通向繁榮之路》觀后感
- 在聯系自身和社會生活實際進行議論時,我不禁思考,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全球經
- 05-27
- 《非遺文化編繩產品的競爭態勢》
- 非遺編繩產品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產品,近年來在市場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雖然市場上存在一些編繩產品,但大多數都停留在刻板樣式和用途
- 05-27
-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 回首歷史長河,中華民族歷經滄桑,卻始終堅韌不拔、生生不息。我們之所以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那份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那
- 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