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
什么最悲傷?你遇見一件事,愛上一個人,想要改變一切,最后卻發現,你根本無力回天。這話不是我說的,是靈婆。雖然我不是非常喜歡《大魚海棠》這部電影,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很欣賞靈婆這個角色。
靈婆的出身電影里沒有很詳細地交代,所以總有人試圖去破解,像研究《紅樓夢》一樣,非要弄一個“紅學”出來。我其實不是很喜歡這類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做法,有些東西是有它該有的神秘性的,或許它本來的美就蘊涵在那縈繞著的朦朧里頭。真的不必做過了。
但是總有一些話不方便放在明面上說。
比方說你遇見一個人,他(她)是好是壞,是丑是美,是善是惡,相信你在看見的第一眼心里總有一點點數,但是你不能說出來,這是所謂的禮貌與尊重。就像很多人(特別是青年)在批評當今的社會,他們激烈地爭論著什么是“陽光”。話里話外總帶些不當言辭。
像我們上到高中的這些人,在課堂上,老師或多或少地也會提起一些有關于社會的話題。但都不會涉及太多。畢竟,我們是一群要學著國家光輝偉大的“祖國棟梁”,這是不可爭論的事實。國家確實很偉大,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熱愛國家。至于為什么要給祖國棟梁加上“ “” ”,從前我早已提到過,這里也可不必再講。
回到主題吧,這本該又是一篇類似于青春傷痛文學的東西,可不知為何,我總是不能好好地當這個“文藝青年”,偏偏要扯到別的事情上去。已經很久沒有寫過好的文章了。從《黑暗》過后,真是一直陷入黑暗了。也許我覺得它太難超越?
最近開始做手賬,應該是這個說法吧?我不太在意這些事。反正在某些時尚女孩子的眼里,你買了一本除方格紙以外的本子,都是在做手賬。不過手賬到底是啥,我也沒理清。其實我換了本本子寫東西了就是。把以前整理好的自己的幾篇小詩謄上去,其余再想到什么寫什么罷了。我還給它取了個名字,《陸之鴻隨筆》,賦了句解釋,“驚鴻乍起時,風初素。”有人不理解這“素”的意思,所以我還是把它換成“肅”比較好,當然這要等到我有幸出了這本隨筆再說。
文章叫《遇見》,我本想改成《路過》,就是怕太麻煩。你看人懶起來真是什么都不想做呢。
我挺討厭青春傷痛文學的,對其就一個字評價:“假”!還有那些古裝劇,“假上加假”!不過都是為了博人眼球的時興玩意兒。當然這么說肯定會被人罵。不過我無所謂,誰沒長嘴?你還能管住每個人?那干嘛要費這番功夫?
你說人活著有時也挺累的,干嘛嘛不香,吃啥啥不行。凡胎肉體的,也總免不了些疾病困擾。小病捱捱就過去了,大病捱著捱著就過去了。這會功夫,別人說不定孩子都造了幾個出來了。所以世界少了你,照樣溜得飛快。看你躺在病床上那副為世界憂心忡忡的樣子,多余的很吶。
難得一篇文章寫的這么順溜,前段時間感覺自己江郎才盡了,頗有些憤憤不平的意味。但又靜下心來不慌不忙地理我的學習,等著靈感的到來。畢竟,那些生逼硬擠出來的東西都不是好的。我還是比較喜歡慢悠悠的日子。符合自己這番心境。
剛碼完上一段話,抬眼看見沙發上似乎睡著一個人,走近看看,只是一件衣服而已。有些迷迷糊糊的。雨季總是睡不醒的感覺。但是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不知多長時間,雨季過了,夏天基本就過了一半了。一年又輪回了。
最后以真正的《遇見》做結吧。
“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
我不知道,卻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