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貝湖,雖然名字叫拾貝,卻沒有貝可拾,起初的名字叫“獅背窩”,據說因為它前面的一個山峰形狀遠看有點像一只昂首咆哮的雄獅,后來,又因為是被四周高山環繞形成的一個小山窩,久而久之,客家話又被叫成了“石背窩”,也就是石山背后的一個小山塘,或者說是小水庫。
前些年,石背窩只是一座小型迷你的山塘水庫,是山村村民養魚和水利用水的場所,四面環山,草木繁茂,是一個只有幾條羊腸小道山路才能去到,鮮有人知道的充滿傳說的神秘地方。近年來,為了加快公園建設、發展旅游,用與客家話發音的近音取了個好聽的名字“拾貝湖”。名字好聽多了,但湖里(山塘水庫)確確實實沒有貝殼可以拾到。
拾貝湖四周是芙蓉山,山脈像一朵朵盛開的木芙蓉。環山公路大約有23公里長,碧水青山,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但山路崎嶇,上上下下,雖然也算綠道,卻不如紅花湖、松山湖那樣平坦好騎自行車。
當初,村民貝貝的爸爸就很不理解把“石背窩”改名“拾貝湖”,頑固地堅持說老祖宗叫了幾輩子“石背窩”怎么突然改名“拾貝湖”,湖里事實上也沒有貝殼,改名之后,弄得人們以為真的有貝殼可以拾得到,貝貝爸爸甚至覺得某種程度上來說,那是忽悠人。貝貝一個勁地給她爸爸解釋說,那只是一個名字,一個緣由好聽的名字,不一定要如實反映內容,如同“老婆餅”,不代表我們買了餅或者吃了餅,商家就一定要送我們一個老婆,那只是反映一個美好的愿望。
我問過貝貝爸爸,是否可以引進一些貝類養殖,讓“拾貝湖”成為名副其實的“拾貝湖”,人們可以在湖里拾到貝殼。貝貝爸爸說,“石背窩”是高山冷水山塘,夏天湖里水都比較冷,水性涼,不適合喜溫的貝類生存,加上冬天芙蓉山區有霜凍,石背窩山塘不適合養殖貝類,無論怎么改名“拾貝湖”,目前都難于改良養殖貝類。
起初,貝貝曾經雄心勃勃的想挑戰一下,她爸爸建議她還是腳踏實地,不要瞎折騰。當然,我也想挑戰一下,跟貝貝爸爸打賭說,如果挑戰成功,我一定要在拾貝湖拾貝,貝貝爸爸想都沒有想,就毫無回旋余地地說,那我一定輸了。貝貝聰明伶俐,聽出了我的話有坑,話里有話,臉帶慍色地對她爸爸說,“爸爸,他要是贏了,你就輸慘了。”貝貝爸爸反應過來,但還是很樂觀地說,“他要是真的能夠贏得了我,什么貝都可以由他拾去。”
近山識鳥音,近水知魚性,也許慣看山水的貝貝爸爸經驗是對的,物種的改良是一個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貝貝后來也明白了這個道理,明白了她自己也是一個喜溫的貝類,不適應山區的清冷,向往著溫和的環境,于是,貝貝帶著青春的夢想,離開了山村。
但我卻意外地發現了另外一個心中的女神。我發現拾貝湖周圍幾座尖尖的喀斯特地形特色小山,在湖水襯托下,景色奇特,遠看宛如一位仰臥平躺的睡美人,月色皎潔的夜晚,女神出浴,一笑百媚,呼之欲出,如癡如醉。我情不自禁地把她叫著南風女神,舜帝歌辭《南風歌》說:“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南風清涼陣陣吹啊,可以消除人們心中的煩惱,使人心情舒暢愉悅;南風適時緩緩吹啊,可以豐富人民的財物。但愿拾貝湖南風女神,守護著人們遠離紅塵的喧囂,祝福著世人幸福平安。有這樣一位令人陶醉、令人夢幻、令人心曠神怡的南風女神,彌補了因為貝貝離開給我,帶給我心中的遺憾。
拾貝湖,盡管沒有貝殼可拾,盈盈湖水,脈脈女神,山間小道,樹木茂密,一幅水墨山水,晶瑩剔透。三五好友,小憩湖邊,綠綠湖畔,青青草地,放飛夢想,是假期里美好的休閑,享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