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春林)2025年4月19日湖北醫藥學院聯合十堰市紅十字會舉辦初級急救證培訓,助力急救教育普及。本次活動由“‘鈣’視無雙”團隊負責組織開展活動。

“鈣”視無雙團隊部分成員合影
為深入貫徹《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精神,提升醫學生及社會公眾的急救能力,湖北醫藥學院教務處、繼續教育學院、臨床技能中心聯合十堰市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服務中心,以“救在身邊,校園守護”為主題,成功舉辦第8期了初級救護員培訓活動。230余名醫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掌握了急救核心技能,并通過考核獲得紅十字會初級救護員證書。
培訓內容:理論與實踐并重
本次培訓聚焦急救知識普及與技能提升。十堰市紅十字會專業講師系統講解了心跳驟停、氣道梗阻等急癥的處理方法,并詳細演示了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操作流程。參訓學員通過仿真模擬和實操演練,深入學習了心肺復蘇、傷口包扎等關鍵技能。在模擬場景訓練中,學員分組演練急救流程,強化了應急反應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培訓學員實操
急救教育常態化:從課程到社區
作為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單位,湖北醫藥學院將急救培訓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開設“災害救援”“現場急救技術”等課程,并將心肺復蘇設為新生入學“第一課”。學校還配備了先進的教學設施,包括急救科普基地、災害救援情景模擬室及100余套專業急救模型,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環境。此外,學校通過“彩虹”災害醫學救援志愿服務隊、周麗急救志愿服務隊等組織,深入社區、鄉村、企業開展急救知識普及活動,累計培訓初級救護志愿者超1000人,惠及群眾30萬余人次。

紅十字會老師向學員講解急救的社會意義
合作共建:筑牢生命安全網
湖北醫藥學院與十堰市紅十字會的合作由來已久。除此次培訓外,學校還倡議師生參與紅十字會急救培訓并考取救護員證書,同時通過校方責任險、學生平安保險等機制,為急救行動提供風險保障。十堰市紅十字會亦在區域急救網絡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推動“十堰一起救”驛站建設,配備AED、急救包等設備,為公眾提供即時救援支持。

學員配合進行CPR與AED操作
社會反響:培養“愿救、會救”的醫學人才
參訓學生表示,培訓不僅強化了專業技能,更深化了“醫者仁心”的職業使命感。自2015年以來,我校師生已累計實施30余次街頭急救,涌現出3名“中國好人”和4名全國優秀教師,彰顯了醫學院校的社會擔當。
未來,湖北醫藥學院將繼續深化與紅十字會的合作,構建多層次急救培訓體系,推動急救知識成為全民必備技能,為守護生命健康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