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兩分鐘,臺下兩年功
他不為名利,卻贏得榮耀;他澹泊低調,卻又鋒芒萬丈;他盡職盡責,也謙虛踏實。他是劉碩——湘潭大學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主席,14級公共管理學院學生。談及在本次“芙蓉學子”優秀大學生評選活動中獲得經濟管理之星稱號一事,他認真地說:“臺上兩分鐘,實際上是對兩年來工作表現的檢驗”。在大多數人看來,劉碩致力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服務工作,為創業學生爭取資金,為學校爭取榮譽,是一個擁有光勛的人。然,他奔走在學生活動中心辦公室的身影、伏案蹙眉的神情、料理文件的仔細,卻是他真正的魅力所在。
點滴的積累更有力量
如果說一個人最酷的樣子是他認真辦事的時候,那么,劉碩自身的氣場遠勝了身上的榮光。“我幾乎所有空閑時間都在學生活動中心,除了工作和學習,可以說沒有其他個人生活”,劉碩坦言,“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談話期間,他也一直公事不斷,手機鈴聲響過幾回。由于長期與老師接觸,經常呆在學生活動中心,他的手機鈴聲是鏗鏘有力的軍歌,專注于自身工作,以至將生活習慣都調整以適應工作需要。劉碩回憶自己由實習員轉變為雙創主席并一直做到今天,他說是機緣巧合進入創新創業中心,又是自身的靠譜品質而被老師青睞。在考試月,劉碩仍如往常一樣忙著雙創的公務,在學生活動中心501(2)整理相關材料。這似乎已然是他的日常,正是這種點滴的積累讓他不斷進步。
人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作為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的骨干,劉碩自身秉持著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自律自持,他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到身邊的人。“人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不會讓做不同事情的人,得到相同的結果”,談及內建,他如是說,“每個人做出的努力程度不同,得到的獎項或者榮譽稱號也應該有所差別”。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發展至今,成員人數增多,而能力素質的提升卻有很大空間。“總覺得人應該自覺,既然當了學生干部,就應該有思想覺悟”,劉碩指出當前干部工作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在雙創做事他也有抱怨的時候,但他說:“既然選擇了怎樣都會接受”。劉碩自身擔當著責任,也對其他干事抱有希冀。他并不以言語上的批評要求改進,而是以身作則默默做著典范。“你工作那么拼,長時間地呆在辦公室不會覺得孤單嗎?”身邊的人這樣問他,“從來不會覺得孤獨,”沉思一會兒,劉碩繼續說:“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樣拼,一路走來,我身邊也有同學在從實際行動上影響著我,我覺得自己在這兩年里改變了很多,不管是思維方式還是看問題的角度。我向優秀的人學習,也想好好的做人做事”。
澹泊名利,守吾心以明志
聞一多先生曾在《說與做》里寫道:“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而劉碩就屬于后者——做了再說且做了也不一定說的人。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優秀的人,往往能在相同的時間里做更多有用的事。“目前只想專心做好眼前的工作,其他的事情都會水到渠成”,劉碩說道。談到今后的工作打算,他預備考研。他想一點點把事情做好,不去過多地思考未來。當擁有了一個夢想,就會有堅持下去的理由。劉碩自大一下學期到今天,看到了創新創業中心的成長,也為它的發展做出了奉獻并仍打算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他曾將假期時間都給了雙創,暑期里在學生活動中心收集整理材料,申報給相關行政部門,為學校爭取行政撥款;與社會有關企事業單位建立聯系,盡可能地為創業學生爭取投融資金額。談到暑期工作,他很知足,“并不想家,想把手頭的事情做好”。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劉碩常常在學生活動中心加班加點到深夜,獨自一人工作到凌晨,對著電腦查看資料,敲擊鍵盤,錙銖比較,只為整合出更好的材料。“文字性工作,每個詞句都值得推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是一個一絲不茍的人,尤其是對待文字。在生活中,劉碩自身也對文字有著熱愛,即使是在繁忙的工作時間,也會抽空看桌上的文學作品。他并不倚仗自己的才能而驕傲,也不靠自己的職位作威。在整合信息、申報材料、接待到訪考察人員等工作上,都身體力行,事必躬親,不為帽子,只為責任。談及雙創的未來,他希望可以發揮更多人的作用,把事情干好。
心有山海,靜而無邊
一個人經歷越多,就會越溫和,就像大海容納越多,越是風平浪靜。劉碩在生活中不輕易發火,的確,真正不羈的靈魂不會去計較什么,因為他們的內心深處有國王般的驕傲。劉碩對工作有著執著堅守,主動擔當職責;對生活有著熱情的態度,即使繁忙卻也常帶微笑樂在其中;與同學有著和諧的人際關系,“接觸的人都不會傷害”,他這樣說。但“自古圣賢多蒙妒”,對于工作中出現的矛盾,他會有自己的原則和處理方式,“我是一個感性的人,會重視情誼。我很少發脾氣,但不代表我沒有脾氣。我樂意與人為善”。由于大部分時間劉碩都在學生活動中心處理著雙創的各項事務,他很少參加其他活動。不惹眼、不鬧騰、不迎合時代潮流,也不勉強自己。
心有了棲息的地方,即使是凌晨,萬家燈火熄滅之際,仍會有穩妥的滿足。
這是劉碩,萬籟俱寂,他聽從內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