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白如雪,那是歲月滄桑灑下的繁花;皺紋是壑,那是時間老人積蓄的能量;手如槁木,那是神農賜予不斷收獲的碩果;睛若黃珠,那是上蒼賜予五彩繽紛的顏色。在歲月中醞釀出獨自特有的溢人醇香,于生活中散發,一點點滲透進生命,淵博的知識,廣泛的愛好,他就是張元成,一份歲月留下的禮物。
一支粉筆兩袖清華,三尺講臺四季晴雨
張元成,我校機械工程學院優秀離退休教師,1978年即來到學校任職,三尺講臺,他一站就是二十余年,這期間,為了桃李芬芳,他嘔心瀝血、掛肚牽腸,為了培育棟梁,他廢寢忘食、執著頑強,從風華正茂到雙鬢染霜,他把知識都灌輸給了今后的棟梁。退休后,他又被學院返聘為兼職輔導員,同時為機械類專業三屆學生講授《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以及該課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教學指導工作。他說:“此舉既有助于自己所從事專業生命的作用,也通過教學活動繼續接觸學生和青年教師而得到了活力,有著延緩我身心衰老的效果。”在退休的十余年中,他受淄博市技術監督檢驗所之邀,參加了專家鑒定組,接受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張店區人民法院、淄川區人民法院、博山區人民法院、桓臺縣人民法院、高青縣人民法院、沂源縣人民法院、臨沂市羅莊區人民法院等單位的委托,對其受理經濟糾紛案件(機械類)做技術鑒定,并且其技術鑒定結論均被爭議雙方和委托法院所采信。
在他的心中,還能為社會繼續作出貢獻這件事為他的老年生活創造了快樂。那么余下的時間,他便開始尋找快樂,打籃球是他的第一快樂,唱歌是第二快樂,拉二胡、寫書法是第三快樂......“再余下的時間里,我就看看報刊雜志,通過看書看報把握著社會發展的脈搏,也從中獲取點知識,運動一下腦子以求延緩老年癡呆病的降臨。”張老先生幽默地說道。
滋蘭九畹,樹蕙百畝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初見張老先生并非這種感覺,在見識到他打籃球時的卓越風姿后,腦海中忽地浮現了這句詩。是啊,雙鬢斑白又怎樣,白眉老人又何妨,老夫依舊聊發少年狂氣。剛開始我們提出要欣賞張老打籃球時的風姿,他還有點害羞,但是當他那雙蒼老有勁的雙手一觸碰到籃球,體前運球、背后投球、三步上籃、定點投籃,一氣呵成,動作如行云流水般,出現在眼前的彷佛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小伙,臉龐洋溢著自信的笑容。雖慵興猶在,雖老心猶健。張元成老先生正是如此。
聽到玉蘭社邀請自己來舉辦講座,他首先想到的是音樂,一提到音樂,那雙曾經被歲月的滄桑深深埋藏了的眼睛里,有一絲光彩閃過,他說:“音樂對于每一個人,乃至國家就像糧食、水、空氣和國家一樣不可須臾離開。”音樂是世界上傳情達意最悅耳的東西,“聲是流,但聲是展現情的最好手段,聲給聽眾以藝術享受,情能征服人心,這是歌唱的真諦,故要做到聲情并茂。”張老先生在他的著作《老年樂》中如是寫道。采訪時張老現場為我們高歌一曲,動聽的音樂牢牢地鎖住了我們的耳朵,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恰好與我們提高女生素質的宗旨相吻合。
然而與音樂有著同樣承載情誼功能的只能是文字了。張老師書中提到,他為了盡快適應退休后的生活,走進了淄博市老年大學書法班,通過兩年的集中學習以及后續的習書學習,才漸漸對書法這一藝術有了一點初淺的認識。修身養性、強身健腦、老有所樂、其樂無窮,這便是書法帶給他的感受,多年的練習,張老師的書法作品力透紙背、筆墨酣暢、鐵畫銀鉤。除此之外,張老師在詩經、漢字結構賞析、數學、養生和保健等方面也頗有造詣。
厚德博學,篤行至善。張老師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展示這兩句校訓的內涵。教書育才,兢兢業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熱誠真摯,勤勤懇懇;老當益壯,不改初心。感謝歲月帶給我們的這份炙熱禮物,為我們的生命長河解凍,迎來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