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奔波:學習,競賽,工作,兼職……每天活在時間的邊緣,她是學校2016年度“十佳大學生”的獲得者,被贊譽為“擁有獨立三觀的新時代女孩”。她就是湘潭大學藝術學院14級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聶鶴啟。
初次見面,她穿著簡單大方,臉上帶著如沐春風般的微笑朝這邊打招呼,采訪前緊張的氣氛瞬間被打破。采訪過程中她無話不談,每次向她拋出問題,一語一句的回答中總能感受到她滿滿的誠意。優秀已經成為了她的習慣,待人處事皆是如此。
學而思 思而謙
聶鶴啟從小就喜歡畫畫,小學時因為得到美術老師的鼓勵,自信心增強,自然而然對繪畫抱有更大的熱情。今年已是她系統學習藝術的第七個年頭。
有些人認為藝術設計只局限于繪畫,聶鶴啟直言:“繪畫只是設計的基礎而不是目的。”在她眼中,藝術設計就 是“用藝術的語言和別人交流,把想象中的東西用實物做出來”。
大二下學期她進入湘潭大學藝術院設計文化工作室,潛心研究和創作。“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藝術設計將中國傳統工藝、文化、思想進行轉化,變成現代人樂于接受的東西。” 在她看來,設計出既有內涵又時尚的文化產品,讓大家能通過實物感受到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十分有價值和成就感的事。
作為一名學習成績優異,績點排名年級第一的藝術生,鶴啟卻笑稱自己不是學霸,因為讀過的書太少。懷著對知識地渴求,她大一時選擇了跟本專業相近但又有本質不同的廣告學,踏上了修雙學位的道路。“大學本就是一個知識集中地,有這么好的機會,自然想多學一門專業,讓自己懂的更多。”
學而踐 踐而實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藝術生,只學習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理論結合到實踐的時候,才會產生更多行之有效的理論。”
聶鶴啟多次參加學科競賽,榮獲“第十四屆學院獎春季賽佳作獎”“第八屆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優秀獎”等多個國家級、校級獎項。“獲獎就證明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行,沒獲獎就當練個手。”榮譽面前的她是樂觀而理智的,在她看來創作過程比競賽結果更重要。談及對藝術設計的感悟,她堅定地說:“堅持原創也好,堅持精益求精也好,堅持有內容、有思想、有主題也好,藝術設計最重要的就是堅持。”
優秀設計作品誕生的背后,往往揮灑著創作者無數的熱淚與汗水。對于設計者來說,有想法雖然簡單,但想真正實現它卻并不容易,要考慮到作品需要的材質、工藝、技術等多方面問題。“表面上看起來輕輕松松就能完成的作品,其實是我們費勁心思,耗時兩三個星期才做出來的東西。”
有一次學科競賽時間緊、任務重,晚上七點聶鶴啟坐在電腦前開始創作,直到凌晨五點多完成作品后,她才上床休息。睡了不到三個小時,又從床上爬起來,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在她心中,一切為競賽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學生工作中成長
大一任班長,大二任藝術學院團委學生會學工辦主任,大三接任藝術學院第一團副。聶鶴啟大學三年來始終堅守在學生工作一線,任勞任怨。
身為團副,聶鶴啟很少對部長、干事發脾氣,覺得他們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就直接指出。現在她對團副工作已經得心應手,一出現問題就能想到解決方案。當被問及擔任第一團副所需承受的壓力時,她輕松地答道:“個人感覺壓力不算大,我們院的團委老師挺容易親近的。”
提及自己在學弟學妹眼中的形象,她坦然地說“應該是屬于特別高冷的類型吧,他們見我喊一聲啟哥,我點點頭就再見了,沒有過多交流。”因為作為團副不能和下屬太過親近,她在工作時掩飾了自己溫柔的一面。“我相信學弟學妹給她‘高冷’的定義是一個褒義詞,工作就需要雷厲風行!而且她長得是蠻高的,她在我眼中是有獨立三觀的新時代女性該有的樣子。”上一屆的團副這樣評價她。
生活中的聶鶴啟其實平易近人。“可能是學弟學妹和她接觸的時間并不長,所以對她產生了‘高冷’的錯覺吧。”鶴啟的室友微笑著說:“她在我眼中是一個男友力爆棚的人,干得了體力活又做得了腦力活,情感也非常細膩。無論是對待工作還是生活,她都是非常認真、腳踏實地的態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聶鶴啟大三時沒有再向家里要生活費,全靠自己掙錢養活自己。發過傳單,做過模特,當過禮儀,教過美術,而最令她難忘的是在餐廳打工時的經歷。
今年寒假,她只身一人來到廣州一家素食館當服務員,開始了為期半個多月的打工生活。素食館的員工一日三餐不準吃肉,連豬油都不能碰。“雖然是我自己選擇去那個地方,但最初是為了賺生活費,而不是去當一個素食主義者。”身為肉食動物的她一開始接受不了,又不愿意放棄這份薪酬頗豐的工作,只能每天晚上找朋友聊天訴苦,而朋友不斷地發美食“誘惑”她。
每天早晨七點聶鶴啟跟著店里的前輩來到路邊奉粥。寒冬臘月里,端著一碗熱騰騰的愛心粥,先鞠躬說“早上好,祝你一天美滿生活”,再把粥遞給路邊的清潔工、流浪漢或是行人。當他們接過粥回應一個笑容、一聲“謝謝”時,她的內心感到十分滿足與溫暖。
“我是店里員工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一個,但我覺得我的修養沒阿姨他們高,他們認為幫助別人是理所當然的,還懂得很多書本外的知識。”鶴啟對前輩的善行耳濡目染,漸漸認同了素食館的文化。“回家過年時我都沒吃肉,看到桌上的肉我就覺得難受,心疼那些動物。”素食館的阿姨知道這件事后對她特別贊賞,她和店里阿姨關系也更親近了。
從一開始對素食館規矩的抗拒,到后來的理解和認同,引發了鶴啟的思考:“回頭再看,當時只要多堅持一下,沒有什么事情是過不去、受不了的。”她在各種打工經歷中成長,思想愈發成熟,心態也更加樂觀,“在我看來,除了生離死別,其他事都是小事。”
生活中的鶴啟熱愛運動,喜歡做手工,偶爾嘗試烹飪一些美食和大家分享。她眼下的打算是學好英語,練出腹肌,“我得保護我自己。”出于好奇,她最近還運營了個人微信公眾號,“就是覺得挺好玩的,想嘗試一下新媒體。”
“用力活著用力愛哪怕肝腦涂地,不求任何人滿意只要對得起自己。”聶鶴啟正如她最喜歡的一句歌詞中所寫,在逆境中選擇前進,在嘗試中積累經驗,在反思中完善自我。勤奮與獨立讓她在眾多藝術生中脫穎而出,“我每天活在時間的邊緣上,現在想想也挺好的,幸虧自己那么忙。”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時間賽跑,干自己所想所能,做自己所愛所長,這是她作為一名藝術生對“努力”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