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四月下旬,很快,2018年的畢業季即將來臨。作為一名大一學生,畢業對我來說,很近又很遠,高中畢業快一年,大學畢業還在三年后。借著搶新聞大賽的契機,我采訪了一位即將畢業的學姐——西南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信息安全專業的蔣唯陽。我們在校禮儀隊相識,當時只覺得她嚴謹認真,態度隨和,是禮儀隊里的前輩,但是并沒有更深入的了解。直到今天同她一番交流下來,才知道在她四年大學生活中,除了禮儀隊,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暑假的支教活動。
在我一開始向她說明來意的時候,學姐笑著說:“優秀我談不上。”她說,她只是覺得大學四年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中最難忘的是就是兩次支教。“第一次是在金峰小學,我當時是加入了一個志愿者團隊,我們團隊參與了由綿陽市一元愛心協會組織的支教活動,有幾個學校的志愿者團隊都參與了,為綿陽市金峰鎮附近幾個村大概100個留守兒童組織暑期講課,豐富他們的假期生活,當時還兼任拍照寫新聞的職責。”這是學姐在我向她詢問支教詳細情況的時候,學姐的回答。
兩次支教,都在綿陽地區,第二次是在麒麟村。“當時就是去為當地留守兒童進行知識擴展,是我們團隊和當地村政府商量好進行的,因為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所以主要目的就是豐富假期的同時預防他們發生假期事故。”在學姐的QQ空間里,有很多當時在麒麟村支教時留下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學姐和一個小女孩的合影。學姐蹲下來用手臂輕輕圈著小女孩,滿臉笑容地看著鏡頭,而小女孩臉上帶著微笑,乖乖地站著,抄著小手。她們的背后是水泥馬路,還有夕陽已經落下去的天空。
“小孩子們大多都是留守兒童,特別淳樸,但由于缺少父母關愛,對他們做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會被他們感激很久,感觸太深了。”對于那段支教的時光,學姐有這樣的感嘆,“同時感覺自己的想法都變得很簡單。自己其實沒有做太多事情,但關于志愿服務這一方面,大學做了兩年多積累了很多的想法。”
這次的采訪很匆忙,準備得也很簡單,想好問題直接就去問了。本來主題是采訪“優秀應屆畢業生”,我一開始就問她大學四年在學習生活上比較滿意的事情,學姐立即給出的回答就是兩次支教。她還說,如果有條件,她可能會繼續做這方面(志愿者服務、支教)的事情。采訪最后,我問她是否能用兩張她空間里的照片,學姐卻直接發了兩張給我。而當我問學姐你介意露臉嗎?她直接笑道:“無所謂啦,都老油條了不介意這些。”
其實20出頭哪里算老,她也還是一個大四學生,只是她的大學生活已經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