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晴,來自湘潭大學2016級檔案學專業。她以73.7025的綜合成績位列專業第一,并在中文核心刊物《北京檔案》上發表論文一篇,目前已保研到上海大學文學院檔案學系,繼續攻讀檔案學專業。
“我一直覺得考研和保研終究殊途同歸,保研只是把考研那幾個月集中的努力分散到細碎的每一天的奮斗中。”周子晴同學在大學三年始終保持著不錯的成績。同時她積極參加學生工作、專業實踐,多次獲得榮譽獎項并發表了專業論文。這些努力最后為她贏得了保研的資格。周同學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句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時間。”
在我們大多數人眼里,學生工作是和學習存在沖突的。但周子晴同學卻可以很好地化解這種矛盾:大三時她成為了學弟學妹們的英語輔導員,雖然這份工作占用了一定的保研準備時間,但在每天跟著同學們一起早讀的過程中,她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語水平。周子晴同學認為:學生工作和學習從來不是一個非A即B的選擇,存在的所謂的沖突只是自己不愿意放棄玩耍時間造成的。
在學習態度的問題上,對于現在大行其道的聽課無用論和課堂沉默現象,周同學提出:課堂上學習的東西不一定會體現在考試上,但對專業素養的提升大有裨益。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課堂,其次像英語、高數這類科目,不僅要在考前“黃金周”努力復習,平時也要多下功夫,來保證自己優異的成績。
在保研過程中,心態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同學間都在暗自發力,一不小心就會和保研名額失之交臂。周同學在班里長期居于第三名的位置,很容易就會失去保研名額。面對壓力,周同學堅持專注自身、不斷努力。追星的她,累了就聽聽愛豆的歌,愛豆為她保研成功注入了滿滿的正能量。最終,她潛下心來成功發表了兩篇論文,心里的石頭也總算落了下來。保研的路是孤獨的,但就像周同學自己說的,“要么孤獨,要么平庸”。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因為在大學中,大家的目標不再那么一致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路要走。自己要隨時做好承擔一切的準備,在沒有光的日子里,便自己努力把自己照亮。
在深夜還在寫論文時,在教室喝著咖啡孑然一人挑燈夜戰時,難免會有崩潰的時候。是周同學的父母、室友和一起追星的姐妹帶給了她鼓勵,讓她帶著動力更加努力地前進。在面對壓力時,雖然自己要足夠堅強,但向父母、身邊的朋友傾訴,也是分擔自己壓力非常不錯的選擇。周同學認為朋友之間要共同努力,相互成全。“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周同學如是說。
最后,周同學有話送給各位同學,希望與大家共同勉勵:“不要做自己后悔的決定,努力也好,碌碌也好,都是自己的人生。但是一定要做個好人,有自己的信仰和堅持,不要被同化、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悲天憫人,享受大學時光。祝你們摶扶搖而上九萬里,但永遠別忘了自身的才華和能力才是助你們平步青云的那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