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畢業于晉中信息學院(原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的郭一民,如其他學子一般,受志愿服務的感召,畢業之后選擇志愿服務新疆,將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這個陽光、正直、富有責任心的山西大男孩,在新疆的一年多里漸漸成長,煥發出屬于他自己的青春光芒。“看到身邊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想到當初自己所做的決定,我更加堅定了自己服務西部的信念,我會努力做一名真正的西部建設者。”郭一民講到。
堅定信念走向西部
談及如何與“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結緣,郭一民直言純屬偶然。一次,他從學長那里得知了西部計劃后,便開始積極關注西部計劃的相關政策、動態及志愿者的工作情況。為了更真切地了解西部計劃工作,他還與志愿者交流、溝通。
在志愿者前輩的指引下,郭一民滿懷信念地選擇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懷著一顆勇往直前的心踏上了新疆這片熱土。
“其實最初父母并不支持我的做法,甚至有些人還對我的做法很不解。”郭一民說,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對于孩子即將前往陌生地方,他們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擔心。而更多人覺得,大學畢業后應該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過上安穩的生活。可在他看來,“年輕就要敢于拼搏”。
抱著這樣的信念,郭一民積極報名,一步步堅定地走向西部,通過參與西部計劃磨礪自己。
“記得剛來到新疆,我被分配到了中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委員會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在大學期間,我學的是軟件工程專業,還是能較好地適應這份工作,并從中不斷充實自己。”郭一民告訴記者,部門領導十分和藹,給了他很多指導。領導和同事還教會了他很多工作技能,以及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也使他的西部志愿之行少了一份擔憂,多了一份堅定。
西部饋贈學習精神
只身一人,背井離鄉,千里迢迢來到新疆。新疆的食物普遍過辣,加之氣候干燥、風沙肆虐,初來乍到的郭一民開始時感到不適。但這一系列問題并沒有讓他退縮,也同樣在艱難中讓他在西部收獲了領導、同事、朋友無微不至的關心與關愛,讓他在西部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郭一民所服務的新疆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位于昆玉市,這座城市建在茫茫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地處南疆,是沙海老兵的故地。說起沙海老兵的故事,郭一民眼睛里充滿熾熱,語氣里滿是堅定。
他講道:“沙海老兵當年為了解放和田橫穿了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克服艱難險阻,隨后開始了屯墾戍邊的生活,建設大戈壁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也是這么來的。‘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也是一代代沙海老兵為新疆發展建設的堅定信念。這種精神是我們青年人最應該學習的。”
在此期間,西部志愿者還參觀了老兵紀念館、紀念碑等一系列沙海老兵紀念地,大家一同進行思想上的洗禮,傳承“沙海老兵精神”,為更好地建設西部貢獻自己的力量。
疫情期間堅守一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是郭一民工作最忙碌的時期,對他來說也是從未有過的考驗。
疫情期間,他得知單位要抽調人員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后,主動放棄春節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機會,響應單位、社區防疫號召,積極投身于志愿服務工作中。和千千萬萬的一線志愿者一樣,正是因為肩上有責、心中有愛,所以他絲毫不畏懼。
郭一民始終秉承一絲不茍、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的工作是定期為單位樓道消毒、與同事輪流值班、對單位來往人員進行登記和體溫監測。晚上值班結束,他還會整理當天所有居民的統計信息并上交單位。雖然這些工作很繁瑣,但他沒有叫過一聲“苦”。
防疫期間,郭一民還多了一個身份——快遞員。當時,居民全部響應號召居家隔離,無法外出,大家的生活物資一部分靠快遞運輸。那么問題來了,居家隔離期間誰外出取快遞。這個時候,他一人攬下了給居民購買生活必需品的任務,凡是需要取的快遞,只要大家一個電話,他都會及時取件。
“小郭就是我們的貼心人,幫我們做這做那從來沒有抱怨過,大家都很喜歡他。”郭一民周到的“服務”讓居民倍感溫暖,只要提起他,居民臉上掛滿了笑。
郭一民說,有時雖然很辛苦,但想到自己是在為人民服務,在一座新建設起的城市中貢獻力量,還是覺得很有成就感。
像郭一民這樣的一群“逆行者”,他們守護的是一扇門卻溫暖了一座城。
青春,就要放肆拼搏,趁著年輕要敢于實現理想。西部計劃志愿者的服務時長是兩到三年,而郭一民卻說,如果有機會的話,他會繼續選擇建設西部,努力做一名真正的西部建設者。
郭一民的服務故事還在繼續,和其他服務西部的志愿者一樣,他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默默奉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志愿精神,也將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志愿者的名片傳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