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根,男,中共黨員,湖南工程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專業2018級學生。曾榮獲湖南省優秀畢業生、湘潭市“愛我國防”演講比賽優秀獎、青春榜樣、優秀團支書等省、市、校、院級各類獎項二十余項。在校期間擔任國貿1881班團支書,所在團支部被評為“五四紅旗團支部”。
合理規劃,高效分工
初入大學,朱長根也曾帶著對大學的憧憬開啟了大學生活。離開了父母的管束,沒有高中的學習壓力,愈發充足的空閑時間,讓朱長根漸漸感到迷茫與不知所措,好在,朱長根并沒有迷失在其中,而是決定把握好當下。“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寶貴且公平的,我們要結合自己的興趣來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要培養自己的批判思維,不能人云亦云。”這是朱長根的感悟。
奮斗是青春最靚麗的底色。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歸納總結,充分利用零碎時間是朱長根的“家常便飯”。作為班上的團支書,朱長根恪盡職守,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高效高質量地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僅以青年大學習為例,為更好地完成工作,他將班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選一名小組長,由組長督促小組成員完成學習并收集截圖。朱長根說:“在及時完成的前提下我更加注重效率和質量,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時間,也能讓我花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
靜坐書齋,精神之源
學習之余,閱讀是朱長根的最愛,尤其是閱讀經典作品。在他看來,這些作品集中了人類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思想財富,靜下心來閱讀,既能擴大他的知識面,亦能開拓他的視野和思維。“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書中體會百味人生,了解世界,從而有所感悟,有所收獲,這正是閱讀習慣帶給朱長根的獨特體驗。朱長根說:“我是從初中開始慢慢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我通常每天會閱讀一個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以充實精神,充實自己。”
大三那年,朱長根做出了一個于他而言十分重要的選擇——考研,考研對許多人來說是一條荊棘滿布的道路,讓人望而生畏,但有這么一些人依舊堅守在岸邊,做那個決絕的拾貝者,不斷讓夢想發光發亮,朱長根亦是如此。但不幸的是,他落榜了,這次的失敗給了他一記沉重的打擊。考場的失意讓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為了走出困境,他翻開了毛澤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于書籍中尋找慰藉。
“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古之圣賢,無不是在傷痕累累下披荊斬棘之人,只有經過雨水的沖刷的植株才能茁壯成長,雨后破土的植株經過一整夜黑色的籠罩,在第一束陽光的照射下方能更好的成長。合上書籍的朱長根幡然醒悟,重拾自信,仔細分析此次失敗的原因,毅然決然地選擇“二戰”。他說“我認為自己這次一定可以做到,并且可以做到更好,我相信我有這樣的實力。”
追夢一途,溫情常伴
對朱長根來說,他的大學語文老師劉暉是他追夢路上最想感謝的一個人,每當他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劉暉老師總能不厭其煩、認真全面地給他分析并指出他的問題。在面對考研和就業這一重大選擇時,也是劉暉老師給了他鼓勵與支持:“你一定要考研,并且盡量把自己的考研目標院校定為985、211的高校,有機會的話爭取出國留學。”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堅定的相信他,而這,也是他決心考研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長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經濟學者,為國家的經濟理論創新和發展添磚加瓦。但他的媽媽卻希望他去考取教師資格證,成為一名老師,二者理念的分歧終究是誕生了矛盾,不同理念的碰撞時而發生,好在,在他堅持不懈地溝通下,他的媽媽終于愿意接受并尊重他的選擇,父母的支持甚至成為了他前進道路上最堅強的后盾。朱長根開玩笑地說:“我常常說我爸爸我的是‘運輸隊長’,我媽媽是‘后勤司令’。”
四年彈指一揮間,逐夢途中他始終選擇相信自己,相信奮斗的力量,夢想注定是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挫折和磨難,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他也要活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