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我的研究生學習即將結束,心頭莫名失落,回想過去快兩年的學習滿是充實和緊張。老師們的精彩片刻不停浮現眼前,和同學們在一起歡歌笑語不斷閃現。與相聚在一起兩年的老師和同學們分開,再次踏上新征程,這一切人和事,讓我不禁感恩相識、感謝相知。
即將離開母校之際,我想用樸實的詞語來感謝我的導師李建良老師。在心中我一直把李老師稱為一名智者,我相信智者遠行。跟著導師兩年時間的學習,我自身知識儲備不斷增加,對問題思考喜歡探索本質,更重要的改變是我自己做事更踏實謹慎了,困境時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聚焦在解決問題而不是問題本身。愿我的導師桃李滿天下。
2018年6月30日早上,我提前來到健翔橋校區準備MBA初面試,在教室外面的走廊正好看到我導師的簡介,至今回想起來,對導師外表印象深刻的是照片上像一位智者的樣子,眼神中流露出的智慧。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李老師的簡介中關于創業投資的研究。如果說初識,我把第一次在學校宣傳欄的印象算作是我對李老師智者的初識。
2020年10月,我開啟了在信息科大的讀研生涯,學院為我們分配適合自己的導師。當我知道我的導師是李建良老師時,既充滿喜悅又充滿擔憂,喜悅的是通過半個多月的了解,我已經知道李老師是經管學院師生公認的好導師,更是被往屆學生親切稱為李大大;憂愁的是我明白自己來自二本院校,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水平較弱,未來的學習是否能跟上導師的節奏,擔憂導師是不是會放棄我這樣的差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我發現這些擔憂完全是多慮了。
在學校期間我盡力去蹭李老師本科的課程,他的課有太多的知識內容值得分享。第一次上李老師的課,我被李老師關于農業經濟在種植環節無法實現規模經濟的分析觸動:用經濟學的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分析,用圖來分析農業種植、存儲、運輸、銷售各環節的投入收益均衡點……我終于明白在種植環節,當規模擴大到一定量后再無法實現規模經濟。李老師的課上,學生總是笑著笑著被提問,正聽著入迷的時候就被問一個專業理論問題。李老師喜歡用生活的現象來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又喜歡引導學生再去深度思考。
觸動較為深刻的是關于我要讀博的事情。李老師問我為什么選擇讀博,我回答我都已經考到北京,把老公和孩子都不顧,想趁著現在繼續努力,一鼓作氣去讀博。李老師說我作決策的方法是不正確的。后來在李老師的課上,講到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時,我才醒悟過來。機會成本是作決策的依據,沉沒成本往往成為決策失誤的重要原因,經濟學上又叫路徑依賴。如果現在讓我回答為什么讀博,我現在一定會清楚地講出來和其他的選擇相比,讀博給我帶來更大的收獲。每次和李老師的交流,都會讓我不斷反思和成長。
第一次和李老師見面,是剛讀研的第一個月。李老師給我們同門四人布置閱讀某服的招股說明書,讓我們通過讀招股說明書寫出它的商業模式。當時感覺自己提交的作業猶如小學生水平。研一下學期,李老師就開始著手和我們討論畢業論文方向,從剛開始我們敲定的ST摘帽的研究,到后來因為我的專業能力不足,改為合作社運營,再到最后的牧原股份戰略研究。每次李老師都會反復引導我查閱相關資料,甚至有的數據會親自幫我找到,按照他的模板去搜索。
整個論文的寫作過程,李老師一直提醒、督促和檢查我們的寫作進度,猶如隱形的手牽著我們往前繼續寫。論文選定研究的方向開題無誤后,李老師在論文大綱和安排規劃上,反復幫我修改,每次的修改細致到一個字。我的句子表達不通順時,甚至幫我寫出模板,按照模板邏輯來修改。在我的寫作前期,養殖相關背景知識的儲備不足,李老師給出特定的詞匯和概念讓我整理,給定我完成時間并及時督促我交任務;寫作中期,反復強調我的數據資料分析,我對自己的論文沒有信心時,肯定我的努力消除我的壓力;寫作后期,反復推敲我的論文框架,理論和研究結果的邏輯過程。李老師的每次指導,不斷拓展了我的專業理論知識深度,讓我對研究的案例對象牧原股份和它的自育自繁自養縱向一體化戰略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讀研生涯,特別感謝李老師讓我明白很多人生哲理,懂得生活中的投資創業邏輯,如投資是延遲的消費,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四種方式:近距離交易、大數據、盡職調查、對賭;化解信息不充分的方法:按規律邏輯決策、分階段規律、依風險邊界決策、按價值觀決策。特別是李老師給我們年輕人的忠告——中國文化中不可碰觸的三個道德底線,讓給我受益終身。讀研生涯遇到李老師,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愿我的導師李建良老師——智者遠行,桃李滿天下。
導師簡介:李建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中國注冊會計師,證券投資咨詢分析師等。2012年獲第二屆中國商學院領袖年會“中國商學院學子心中最受尊敬教授”;2017年獲英國大本鐘-金桑樹獎“最受歡迎經濟學家”;2019年獲亞杰商會“春蠶獎”;2020年獲亞杰商會“桃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