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處于最為吃勁的關鍵階段。學校何時開學,學生何時返校,成為師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此時,一段基于可視化編程數據模型,以科學易懂有趣的方式演繹現在為何還不能開學的視頻迅速火遍全網,這一視頻的作者正是我校通信學院電信1604班的徐云岫同學。
火遍全網的科普視頻
這段視頻發布后,迅速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聞聯播、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央媒,多省教育廳及多所高校官方平臺競相報道和轉載。截至目前,該視頻已在各大媒體平臺上累計閱讀量超過1.6億余次。
家國情懷與專業優勢的靈感碰撞
疫情當前,徐云岫遵守規定、隔離在家,每天關注疫情狀況的他不斷在社交平臺為湖北加油,為祖國加油,家國情懷最是熱血,徐云岫恨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奔赴一線,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雖然不學醫,但專業并不是壁壘。當時,學校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作品征集活動”,徐云岫結合全民關注的熱點,從正在學習的軟件中得到啟發,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和興趣愛好,以專業的技術和精準的數據,制作了這個面向大眾展示的較為直觀的校園疫情傳播模擬視頻。
視頻模擬了一個由教室、食堂、學生公寓組成的簡單的學校場景,其中,不同顏色動態點代表不同情況的學生,模擬了在全體同學不戴口罩、戴口罩但是發病不隔離、發病后隔離等各種情況,最終得出結論,即便是大家都認為最安全的全體同學戴口罩且發病同學被隔離的這種情況,也可能會導致較大范圍的感染,從而科學、形象地向大家解釋學校為什么還不能開學。
沒有一蹴而就的花開,只有執著穩健的奔跑
談及這段火遍全網的視頻,徐云岫謙虛地表示這是個偶然。而從徐云岫的老師、同學口中我們了解到,這樣的“偶然”結果里存在了太多的“必然”。
徐云岫在校期間表現優異。他曾獲2019年度的國家獎學金,在科技創新方面表現十分突出,曾獲得各類科技競賽國際級獎項3項,國家級獎項3項,省市級獎項8項等矚目的成績。其中,在2018年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中,徐云岫獲得了學校史上最好成績。他還曾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英文EI期刊論文2篇,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各1項。學習科研之外,徐云岫積極參加學生工作,曾擔任學院學生會宣傳部部長,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作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徐云岫對電子和信息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利用課余時間制作了便攜激光雕刻、投影3D顯示系統、步進電機樂隊、可編程模塊化無人機等10余項科技作品。
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徐云岫實至名歸且令人信服。這次成為話題之王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偶然,而是他始于興趣、源于擔當、長于專業,執著穩健的日積月累。
平凡有夢想,堅守有擔當
徐云岫對自己的定位是喜歡忙碌生活的普通人,并且滿意當下規律且充實的校園生活。“我覺得在信息科大總有做不完的事情,很忙但很充實,學校提供的科研經費、場地和其他條件都很充足。學校的實驗課程我一般都會在開始前完成,實驗報告和大作業會要求自己提前完成或者用英文寫等方式來提升自己。之前在學院的晚會上表演過竹笛還有合唱團的節目,放松的時候會玩玩相機樂器學學畫畫,和朋友一起出去吃吃飯玩玩游戲什么的。”
談到畢業去向和未來的夢想,徐云岫目前已經獲得東京工業大情報通信系VR、AR方向項目的conditionaloffer(導師內諾),五月份還有最后一次面試。他本人對這方面的研究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繼續深造,看到這個學科更寬廣的世界,仿佛不是要去求學,而是進行一場熱愛的探險。或許,正是因為熱愛,日復一日的努力和自律才輕松且有趣,而也正因為目標單純且篤定,前路才如此讓他期待且始終充滿熱情。
徐云岫認為,自己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人。面對疫情,大多數信息科大人都懷抱著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的情懷。
疫情當前,無論是編程視頻火遍全網的徐云岫,還是在北美參加外交部征集物資志愿活動的劉冠宇,無論是志愿協助醫院醫護工作的蔡子博,還是志愿服務家鄉抗疫工作的學生黨員史棟元,抑或是向鄉村運輸物資的呂寧……無數信息科大學子各有各的堅守與夢想,于力所能及處踐行著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