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學校發出疫情相關信息,經管學院黨委副書記馬翔宇老師第一時間在學院學工隊伍中發布關切信息,提醒大家關注學生群體信息和動態。緊接著21日,教育部發布了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那一刻作為敏感的一線學生工作者,我們意識到戰“疫”工作已經開始了。
隨后連日的疫情變化讓經管學工的每個人都繃緊神經,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好充分準備,加入這場戰斗中,為學生守好“責任田”。馬翔宇老師帶領大家,第一時間從假期狀態切換到工作模式。徹夜摸排學生每天的日程和身體狀態,詳細核查每天的接龍是否有異常情況,耐心詢問家居湖北或者與武漢有接觸史的同學有無身體不適,全面思考如何做好延遲開學的相關解釋工作以及如何掌握“宅”在家中的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生活情況……所有這些細致入微的工作成為每一名學工老師每天必須拿下的“陣地”。大家從節日氣氛中即時抽離,一個個變身“超級演說家”,當起了學生早上起床的“鬧鈴”,甘愿成為一些學生眼中的“討人厭”。在戰“疫”關鍵時期,與學生同向同行打好這場全民阻擊戰。
變身戰士,準備戰斗
1月23日,武漢封城。各方消息鋪天蓋地,各種工作群的消息相對前幾天開始密集起來。自22日提醒所有班主任疫情現狀后,23日上午,按照相關要求和安排,大家隨即開始緊鑼密鼓的一天:統計出經管學院共計2155名本科生和209名研究生中湖北籍、武漢籍學生詳細信息。此外,出于工作經驗,大家還提前整理了學生的詳細信息匯總以備后期需要。
作為學院學工隊伍的一分子,費衍慧結合自身院團委書記相關工作,第一時間提醒團干部關注疫情變化信息,指導團干部制作疫情相關微信推送。要求各位班干部第一時間匯報班級輿情,通知學院團委暫停相關社會實踐活動。在各位班主任和學生干部的積極引導下,同學們對疫情變化整體都有了比較理性的認知。下午學校發布了一系列緊急工作預案以及系列統計表格后,她按照相關要求查缺補漏,補齊所有要求數據和信息。并第一時間在班主任群和班干部群,建立每日工作匯報制度。由于疫情需要,各方信息和要求的數據開始隨時變化,越發細致,工作難度和強度也直線上升。一開始還全力配合的學生以及學生干部,開始出現了一些抵觸和抱怨。1月24日,她在詢問一名學生的當前日程和家人情況時,一名同學直接反問:“老師,你不覺得你這是侵犯隱私嗎?”面對同學的抵觸,她沒有委屈也沒有怨言,反而換位思考學生的心態。于是費衍慧決定專門投入一天時間做好班主任和班干部的思想工作。她一遍遍真誠的溝通,讓學生一方面理解了她的工作需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老師是為了每一位學生健康的真心,大家漸漸解開了心結。
類似的事情是學工隊伍都會遇到的問題,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成為了大家密切關注的對象,發現困難就第一時間解決,遇到問題敞開溝通。就這樣,師生形成了共同價值觀同盟,堅定了這次戰“疫”勝利的信心,也為后期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徹夜接龍,不漏一人
從1月23日至今,全國各個系統的戰“疫”工作機制也逐漸成熟,經管學工也在上級工作部署下,完成了學院所有本科學生和研究生的寒假信息統計,掌握所有湖北籍學生的去向和所在地,以及與湖北人員接觸和往返湖北的學生情況。學院還對學生每日狀況施行打卡統計,輔導員值班開展統計工作,并將留校學生情況以及返京、出境等情況及時反饋。截至目前,學院已完成對所有打卡學生的全名單整理,堅持每日準確上報。
為了形成這樣一個每日密切關注和定時接龍的“習慣”,每一個學工人付出巨大的耐心和毅力。因為節日的緣故,尤其面臨00后學生的生活習慣,每天一早睜眼就開始的摸排,讓大家一開始都頭痛不已。經常有到了時間還沒有接龍的同學,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每次都耐心聯系,發私信,打電話,和家長溝通,提醒他們注意防護。慢慢的,拖拉的現象越來越少。
不論什么時間,不論什么地方,不斷翻看手機信息和敲打鍵盤是我們隔空戰“疫”的一種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當前狀態下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盡到學工人那一份應有的責任。
師者初心,關愛學生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學工教師和學生干部們擰成一股繩,堅守責任,共同守護學生身心健康。
學生們也感受到了來自學校大家庭的關系和溫暖。學校建立了專門的信息宣傳機制、心理健康防護機制、應急工作機制等,充分依托網絡平臺,堅守互聯網陣地,推出系列防疫戰“疫”文章,做好防疫知識普及、防疫心理疏導等工作,同時拓寬網絡育人空間,號召所有師生及時學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安全公益網絡課程”以及《老師請回答—疫情防控特別節目》,并整合線上育人資源,鼓勵學生及時正確了解疫情相關,并把握假期時間、努力提升自我。
學生工作隊伍是學生們是最長情的陪伴者和引領者,時刻關心愛護學生,這才是師者初心。相信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定會取得戰“疫”勝利,武漢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