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許許多多的青年一樣,堅定著‘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夢想。”2021年7月,畢業于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的彭娟,光榮地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作為土生土長的城口縣河魚人,她猶豫地選擇了自己的家鄉,成了河魚鄉“小魚兒”志愿服務隊的一員。
以志愿之名,赴“支教”之約
“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當老師,畢業后本想支教的,沒想到當了一名志愿者”。2022年3月3日,在河魚鄉舉辦的青年座談會上,彭娟半開玩笑說道。這是她的心里話,因此她很喜歡和小孩子打交道,從小玩泥巴長大的她,懂得如何與孩子互動交流,更懂得孩子想要什么。
“她用多種方式和孩子聊天,孩子的性格越來越開朗了,成績也越來越好了。”村民胡成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彭娟有事沒事就和他一起玩,輔導他的功課,慢慢的,這個孩子變得開朗,成績也穩步提升。
大半年的志愿服務里,彭娟從青春活潑的大學生變成了一絲不茍的“家庭老師”,從事事處處請教的“娟娟同志”變成了群眾信賴的“主心骨”。去年以來,彭娟累計家訪20余次,足跡遍布全鄉5個村(社區),并依托“青少年之家”,輔導學生做作業、玩游戲。彭娟輔導過后的學生,成績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的支教誓言。”河魚鄉群團負責人夸贊到。
承志愿之魂,懷“奉獻”之心
“好”,既是她工作的開始,也是對她工作的評價。
在河魚鄉人大辦、黨建辦工作期間,彭娟把“奉獻”具體落實在換屆選舉、疫情防控、社區排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等行動中。
“好的,我一會兒就去休息。”去年冬天,看到半夜時分彭娟還在忙碌,辦公室的同事關切地讓她早點回去休息,彭娟只是笑著抬起頭回應了一句,就又繼續學習換屆選舉相關文件要求。
“換屆選舉期間,這個女娃娃經常加班哦!”河魚鄉鄉長林璨對這件事情記憶猶新。據他介紹,彭娟在換屆選舉工作中,累計整理文件、方案100余份,撰寫總結信息20余篇(條),協助承辦各類會議10余場。
她的奉獻還體現在疫情防控一線。
“收到,馬上進行核查!”“叔叔,請看一看您的渝康碼呢!”“做核酸的時候,您一定要戴好口罩哦!”去年下半年,疫情防控的壓力越來越大,她主動參與,跟隨干部群眾進行人員排查。從2021年7月至今,彭娟累計開展社區排查20余次,宣傳引導群眾40余次,未出現一次漏排、錯排現象。
“社區排查,她經常跑在最前面,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河魚鄉疫情防控負責人說。
展志愿之志,成“夢想”之美
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彭娟更希望自己能像魚兒一樣,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宗旨傳遞到巴山的每個角落、每個群體。
如何將黨的政策傳遞給群眾,如何拉近與群眾的關系?
彭娟受領導同事啟發,設計了“小魚兒”虛擬形象,撰寫了“小魚兒致父老鄉親們一封信”系列,用活潑、可愛、親近的形象和語言,傳遞了黨委政府對群眾的關心關愛。“她講得很好,我們也聽得懂。更關鍵是,我們還曉得怎么去做。”村民陳天容說。
彭娟即是志愿者,也是“小魚兒宣講隊”的成員,常以“小組團、分眾化、微場景、文藝式”的方式,深入村(社區)傳遞黨的創新理論和惠民政策。截至目前,已宣講31場次,深受廣大黨員和群眾青睞。
“當下即未來,先做好服務于巴山深處的“小魚兒”吧!”當問及未來,彭娟斬釘截鐵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