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號召,西南交通大學智慧城市與交通學院學子于寒假期間開展了返家鄉“知行合一踐真知,感恩奮進新征程”大思政專項實踐活動。1月10日至25日,智慧學院“指繞銀絲,遺路生花”實踐隊以成都銀花絲技藝為切入點,深入尋脈巴蜀文化。旨在通過實踐調研和志愿服務的形式,向民眾推廣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統文化,展現新時代青年傳承文化薪火、擔當時代使命的青春風采。
實踐初期,為深入了解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隊前往成都市青羊區文化館及非遺博覽園進行調研。在此次調研中,隊員們專注于探索巴蜀文化的獨特魅力,并特別聚焦于成都銀花絲這項傳統技藝。通過實地考察與文獻查閱相結合的方式,在成都銀花絲市級非遺傳承人王曉璐老師的指導下,隊員們整理出了關于成都銀花絲的詳盡資料。
圖為實踐隊前往青羊區文化館調研了解成都銀花絲 供圖:姜雨辰
接下來,實踐隊參觀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道安大師的銀花絲工作室。在這里,隊員們不僅欣賞到了精美的銀花絲工藝品,還通過工作室工作人員的詳細講解,深入了解了這項技藝從設計到成品的每一步復雜而精細的制作流程。在參觀過程中,隊員們認真聆聽每一個細節,用心感悟非遺傳承人對技藝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守護和弘揚傳統文化所肩負的責任與擔當。隊員們深刻體會到,正是這種不懈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才使得成都銀花絲這一傳統技藝得以代代相傳,并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綻放光彩。

圖為實踐隊在道安銀花絲聽工作人員介紹成都銀花絲 供圖:鐘儲宇
隨后,為了切實地體會工匠精神,實踐隊來到雁鴻國風研習技藝館進行學習。在老師指導下,隊員們通過細致的講解進一步了解了成都銀花絲的歷史淵源、傳統技藝以及現代創新應用。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許多精美的銀花絲工藝品,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的展現,更是手藝人對完美追求的見證,深刻體現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創新求變的工匠精神。同時,隊員們親身體驗了掐絲工藝和琺瑯工藝,親手制作掐絲冷琺瑯作品。他們不僅感受到了手工技藝的復雜性,還體會到了手藝人面對困難時的堅韌不拔和對每一件作品傾注的心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匠精神就是一種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神”。通過親身實踐,隊員們更進一步體會到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遠意義,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不僅要具備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更要承擔起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展現出對非遺傳承與弘揚的擔當與熱愛,體現新時代青年朝氣昂揚的青春風貌。隊員們還表示,將把這次經歷中學到的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實際行動踐行文化傳承的使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力量。
圖為實踐隊在老師帶領下進一步了解成都銀花絲和動手實踐 供圖:姜雨辰
最后,實踐隊員們在成都非遺博覽園擔任志愿講解員,積極主動地向每一位來訪者介紹成都銀花絲的發展歷程、復雜精細的制作流程、獨特的技藝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意義。隊員們對博物館內陳列的銀花絲作品進行詳細的解讀,不僅使參觀者們對銀花絲工藝有了更直觀的理解,也加深了他們對這一傳統技藝的欣賞與尊重。在實踐期間,各實踐隊員親身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實際工作中,在提升公眾對成都銀花絲這一珍貴傳統文化形式的認識的同時也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廣泛傳播貢獻了一份力量。
圖為實踐隊在成都非遺博覽園講解宣傳成都銀花絲 供圖:何旻謙
同時,為擴大活動影響力,實踐隊將整個活動過程制作成宣傳視頻,并且,將實踐的感受創意設計為銀花絲宣傳文創鐳射票以及明信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成都銀花絲技藝之美及其文化內涵。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向社會公眾宣傳成都銀花絲,提高社會各界對巴蜀文化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認識和支持。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志愿參與文化宣傳服務的精神風貌,促進個人成長和社會貢獻的雙重提升。

圖為實踐隊設計的成都銀花絲宣傳文創,含鐳射票及明信片(正反面) 供圖:秦笑迪、胡雯雯
本次活動不僅讓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更激發了他們對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熱情。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積極投身到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實踐中去,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