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早上08點,負責人王老師召集新一期全體志愿者于綿陽市中心醫院行政樓社會工作科會議室舉行志愿活動開幕式,講解注意事項和后期活動安排,并于之后對所有志愿者進行急救培訓,內容包括有心肺復蘇和海姆立克急救法。
隨著暑假假期接近尾聲,大學生的志愿道路卻從未停歇,千千萬萬大學生仍抓緊時機借著志愿四川等平臺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經驗,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做出貢獻,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值此綿陽市中心醫院新一期志愿活動的開幕,來自不同高校的不同專業的九名志愿者共聚一堂,聆聽老師教誨,學習志愿精神,立下合約規定,正式開啟為期一周的在院志愿活動。雖每位志愿者分屬不同崗位,但同樣地,每位志愿者在心中懷揣著熱愛、激情、善意、堅定。
在急救技能培訓室里,王老師向在場所有志愿者展示了專業且實用的兩種常見急救技能,即心肺復蘇(胸外按壓、人工呼吸、心臟起搏等)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前者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評估現場環境安全、判斷意識脈搏、清理口腔異物、打開呼吸道進行人工吹氣、胸外定位按壓、同時還包括AED的正確使用;而后者主要演示背部叩擊法、腹部沖擊法,并結合不同場景合理判斷應用不同處理方式。其中老師反復強調自身安全意識、救人意識、求助意識,并強調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正如王老師所言:“奉獻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務精神的精髓。”志愿服務是幾乎是每個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人自愿貢獻個人時間和精力,在不為物質報酬的前提下,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事業。志愿活動可以傳播愛心、傳遞文明,志愿者在進行社會服務的同時,也將愛心和文明傳遞到了這個社會中,志愿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老師亦言:“作為志愿者,我們不提倡'舍己救人',而是'保己救人',不提倡'見義勇為',而應該是'見義智為'。國家和社會號召我們每一個人都盡量地去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在瞬息萬變的生活中,意外事件難以預料。當面對突發情況,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不僅能幫助他人,更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普及急救知識,提高公眾的急救意識和技能,已成為刻不容緩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