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玉蘋 虞曉沁 張雨童)7月15日,湖南師范大學世承書院赴川國情考察團前往四川涼山州昭覺縣懸崖村進行實地考察。

懸崖村登山鋼梯
位于昭覺縣古里鎮的懸崖村,原名阿土列爾村,四周地勢險峻,處于美姑河大峽谷斷坎巖肩斜臺地,所在位置就像三層臺階的中間那級,海拔1400多米,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曾經,村民外出須踩著218級藤梯,攀援在上下落差達800米的懸崖峭壁,因外人難以抵達,阿土列爾村又被稱為“猴子居住的地方”。
在2016年一個媒體人深入涼山深處發現了這個地方,撰文進行曝光之后,懸崖村在從大山深處被大眾所發掘。政府籌資了100多萬對藤條山路進行改造,成為比較堅固的鐵索橋,社會各界人士的號召下在山底建立了希望小學,并在縣城設立了安置房,讓這些村民、孩子的歸家之路再沒有這么艱難。
早上九點,考察團全體成員準時開始攀登,體驗懸崖村村民們曾經漫長的歸家之路。爬山最痛苦的是堅持,臺階面由兩條或三條鋼管構成,2500多階鋼管,近乎90°的坡度,也絲毫動搖不了隊員們登頂的決心。
考察團成員在攀登懸崖村
經過將近4個小時,同學們完成了上山和下山,疲倦爬滿了每個人的臉,但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活動非常有意義,“懸崖村”的變化和村民們的精神風貌不僅給所有隊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讓大家切實感受到國家扶貧政策的關懷和幫助,讓曾經如此貧困的地方得以脫貧。
今日的“懸崖村”,已成為眾多國人向往的詩和遠方。入云的天梯上,還承載著一個通往鄉村振興、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夢想。未來,世承書院赴川國情考察團將繼續關注并支持類似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考察團成員在懸崖村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