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一覽千年。多少煙云,幾多滄桑,歷史的波瀾就掩埋在流淌的歲月里,深藏在博物館的館藏里。6月24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外國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探憶·裕農”隊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鄖縣人”的相關淵源和知識安排了一次參觀鄖縣博物館的行程。鄖縣博物館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鄖縣,是一座以文物展示、科普教育、文化交流和旅游服務為主要功能的綜合性博物館,接下來隊員們將從不同的角度為大家介紹這座博物館,帶領大家一同探索這片文化的海洋。以物為線,覽過往史作為一座博物館,文物展示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鄖縣博物館的展品主要分為史前文化、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三個部分。其中,史前文化部分主要展示了鄖縣地區的史前文化遺存,如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以及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等;歷史文化部分則主要介紹了鄖縣地區的歷史文化,如漢代的磚雕、石刻,唐代的壁畫、佛像等;現代文化部分則主要展示了鄖縣地區的現代文化成果,如書畫、民間工藝品等。滄桑砥礪正道,歷史昭示未來。在文物展示方面,鄖縣博物館的展品數量雖然不是很多,但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篩選的,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在觀賞這些文物的過程中,隊員們不僅可以了解到鄖縣地區的歷史和文化,還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伴科普,學百科除了文物展示,鄖縣博物館還注重科普教育。在博物館內,隊員們可以看到很多關于自然、歷史和文化的介紹和解釋,比如關于地質、化石、動植物等的介紹,關于歷史事件、文物背景、制作工藝等的解釋,以及關于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的宣傳。這些科普內容不僅有助于我們對歷史和文化的了解,還有助于我們對自然和人文的認識和保護。在科普教育方面,鄖縣博物館的表現也是比較突出的。博物館內有很多互動展示和模擬體驗,比如可以親手制作陶器、繪制壁畫、嘗試古代游戲等。這些互動活動不僅增加了觀眾的參與度和趣味性,還有助于觀眾深入體驗歷史和文化的魅力。

尋交流,覓發展博物館是什么?是浩如煙海的文物和典籍,是對文明的延承和追尋,是在文物、歷史與人們之間架起多元的溝通橋梁,是為社會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除了本地文化的展示和教育,鄖縣博物館還注重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文化交流。在博物館內,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來自不同地區和國家的文物展品,比如來自西亞的陶器、來自歐洲的繪畫等。這些文物的展示不僅豐富了博物館的文化內涵,還有助于觀眾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在文化交流方面,鄖縣博物館的表現也是值得稱道的。博物館經常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比如與其他博物館的合作、與國內外文化機構的交流等。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博物館的國際化和品牌化,還有助于推動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博物致知,在博物館里隊員們仿佛和文物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文物它們站在時間里,而隊員們在這里一眼便是千年,它不知時光,卻守護著時光,今人不照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總的來說,參觀鄖縣博物館是一次非常愉快和有意義的體驗。博物館的文物展示、科普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表現出了很高的水平和特色,讓隊員們在觀賞文物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了鄖縣的歷史和文化,也體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博物館是歷史的代名詞,過去的見證者。文物是前人留下的第一手資料,一切文案都不如親眼所見,每一件文物都有屬于它的主人和故事。了解一座城市,從參觀它的博物館開始,在參觀、感知、了解一座城的時候不如不如走進博物館,放慢腳步,再一次拉開歷史的帷幕。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鄖縣博物館會越來越好,為廣大觀眾帶來更多的文化盛宴和智力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