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電(通訊員 孫永奇 靳博文)古建筑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之一,能為研究中華歷史文化提
良好的借鑒,為呼吁社會各界關注與保護古建筑,河南城建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三下鄉調研團隊于2023年6月27日前往新疆自治區哈密市對回王府進行實地調研。
回王府是哈密回族自治州的一處重要歷史文化遺址,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古建筑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審美和歷史價值。
在回王府,團隊的任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進行古建筑的實地考察,了解其構造和特點;二是與當地的居民和園區管理人員進行交流,探討古建筑保護的重要性和方法。在實地考察中,小組成員仔細觀察了回王府的建筑風格和特點,發現其結構嚴謹,屋頂雕梁畫棟,因其位于西北內陸邊疆地區,其風格游刃有余地融合了中亞、伊斯蘭和中國傳統建筑的元素,給人一種莊嚴而典雅的感覺。采用多進院落的布局形式,由前、中、后院組成。前院通常是門廳、花園和偏廳,中院是主要的居住區,后院是私人空間,如主人的臥室和休息區。材料發方面多使用木材和磚石等傳統建筑材料。木材常用于建筑的柱子、橫梁和檐口等部分,磚石則用于建筑的墻體和地面。采用回族典型的拱券形式展現出回族建筑的獨特魅力。在交流活動中,部分成員與當地的管理人員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了解到古建筑保護涉及到多個方面,包括工程保護、文化傳承、社會環境等等重要的是制定詳細的保護規劃,明確保護目標和措施。規劃應包括建筑修復、環境保護、管理措施等方面,確保綜合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而整個過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同時還應通過舉辦展覽、講座等形式,加強對新疆回王府保護意義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因此只有通過全面的保護措施,才能有效地保護和傳承新疆回王府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圖為隊員量取建筑門框尺寸的照片。通訊員 孫永奇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們與居民討論關于保護古建筑看法與方法。通訊員 孫永奇 供圖
除了古建筑的調研外,隊員們還參觀了當地的歷史文化景點和民俗風情。前往了哈密的夏宮和公主墓,這些歷史遺跡的存在使隊員們更加了解了當地的歷史文化,也為古建筑保護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這些經歷讓隊員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疆的歷史和傳統文化,也增強了對古建筑保護工作的責任感。
回到學校后,團隊整理了實踐收集到的資料和數據,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成員們對于古建筑保護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了解到不同地域和不同風格的古建筑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保護。也明白了古建筑保護不僅是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是傳承和發揚國家歷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徑。同時,整個團隊也看到了哈密回王府和其他古建筑相對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一些文物遭受了風蝕和人為損害,這給隊員敲響了警鐘,并發誓將用自己的努力去推進古建筑保護事業的發展。

圖為團隊返回學校后集中討論調查結果的場景。通訊員 孫永奇 供圖。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團隊成員不僅增加了對于古建筑保護的認識,也鍛煉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在調研過程中,隊員們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培養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隊員也與當地的居民與管理人員建立了聯系,為日后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這次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隊員的知識和經驗,也拓寬了隊員的眼界和思維方式。
總之,這次三下鄉到新疆哈密回王府進行古建筑保護調研的實踐活動對于整個團隊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經歷。通過實地考察和管理人員交流,深入了解到古建筑保護的重要性和困境,并建立了合作關系和學術交流渠道。這次實踐活動不僅加深了隊員們對于古建筑保護的理解,更提升了隊員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隊員們相信通過這次實踐活動的經驗和積累,能夠為古建筑保護事業的發展做出更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