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樸素話語,既是對修路致富實踐的認可,也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指導交通運輸工作時強調“要想富,先修路”不過時,充分體現了親民愛民為民的真摯情懷,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脫貧致富靠發展,發展先行是交通。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廣大農村致富奔小康,河南城建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鄉村道路研學小隊”實踐團成員于6月07日在各自家鄉開展了重點鄉村道路調研的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調查活動結束后,我感受頗深,之前只知道“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樸素話語,但對于這句話并沒有什么具體的認知,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深切體會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好農村路”政策的苦心——沒有農業的發展,就沒有全社會的發展;沒有農村的富裕,就沒有全社會的富裕;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就不可能實現。而農村道路又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設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加快發展農村道路,改善農村交通狀況,是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助力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
我對我縣重點農村進行了調研,向當地老人了解到,通村公路大部分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修建的,而這些道路一般都為四級路或等外路,彎急、路窄、坡陡,雖通不暢,已不能適應目前農村交通發展的需要。為更深入了解鄉村道路的優缺點,我沿鄉村道路走了一遍,發現公路兩側非法建房、開廠、設店、亂倒垃圾,亂堆物料,使多處公路形成街道化路段,造成了公路排水不暢,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壽命。但布局合理、覆蓋面廣、通行能力高、附屬設施全的鄉村公路網,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就業機會,助力了鄉村振興。
由于疫情的原因,這次實踐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結合進行,各成員分別去到各自家鄉的重點鄉村進行考察,通過對各個鄉村道路的研究,我發現鄉村道路是鄉村振興的基石,道路建設良好的鄉村的經濟也相對較好。農村公路屬于公共物品,投資回報率幾乎為零,加快發展農村公路,改善農村交通狀況,代表了最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大力發展農村道路建設,道路通暢了,農民經濟條件也在逐步變好了,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主體,只有文明的農民,才有文明的鄉風。農村道路的建設進一步促進“村容村貌”改善,美麗鄉村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新形象,結合農村道路建設的實施,加大村容村貌整治的力度,突出解決農具亂放、柴草亂堆、垃圾亂倒、臟水亂潑、畜禽亂跑等問題,搞好村莊內綠化創造良好生態居住環境,讓公路周邊環境靚起來,才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鄉村建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除了過年回鄉鎮走親戚,平時一直生活在縣城。對于鄉村的了解僅僅停留在網絡,更別說對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能有什么深刻的理解了。到達考察鄉村后的直接觀感和看到我所調研鄉村與其他成員所調研的鄉村的經濟差距,都豐富了我對于鄉村道路的認知,讓我明白了鄉村道路與鄉村振興密切相關。在學習中更多的是一種理論,在學校真正實踐的東西并不是很多,然而“三下鄉”這樣的活動對我來說不僅是一種實踐,更是一種鍛煉。此次“三下鄉活動”讓我成長了許多,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也給了我一個新奇的體驗,這個夏天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我相信多年之后回想起這次經歷,心中依然充斥著溫暖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