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五水共治的調查
1.黨政聯動,全民治水
桐鄉市委、市政府將五水共治視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桐鄉鐵軍”精神為引領,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組建了層級化領導體系和市領導聯掛機制,構建起市、鎮、村三級治水組織網絡,確保治水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同時,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引導,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治水,營造了全民參與、依法治水的濃厚氛圍。
2.精準施策,鐵腕治水
政府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政府以鎮(街道)為單元,對工業園區、生活小區、其他類“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單元展開地毯式排查。全面掌握管網布局、企業排污、人口分布等基礎信息,建立問題、任務、項目、責任四張清單以及雨污管線圖、建設區域規劃圖。引入第三方技術服務單位進行抽檢復核,確保排查工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加強對排水戶的監管,從源頭杜絕污水直排現象。同時,圍繞河道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關鍵環節,全面提升河湖水質和生態環境。注重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打造了一批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美麗河湖。通過種植水生植物、設置生態浮島、放養水生動物等措施,構建了完整的水生態系統,使河湖成為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還采取創新方式,全面深化河(湖)長制,建立健全河長巡查、問題交辦、整改落實、考核問責等工作機制。加強對河長的培訓和考核,提高其履職能力和工作水平。河長們定期巡查河道,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水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同時,加大對水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嚴懲偷排污水、亂倒垃圾等行為,維護良好的水生態秩序。
3.創新舉措,科學治水
相關部門采取水質監測全覆蓋的舉措,充分利用水質自動監測站、移動監測車等先進設備,對全市主要河道、湖泊的水質進行實時監測。及時掌握水質變化情況,為治水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精準定位污染源頭,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治理,有效提升了治水效果。開展境域聯治聯防全覆蓋,打破地域限制,與周邊地區建立跨界河流水環境聯合治理和保護機制。加強信息共享、聯合執法、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應對跨界水污染問題。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聯合開展執法行動等方式,形成了治水合力,有效保障了區域水環境安全。采取互聯網+巡河“三臺”模式全覆蓋,設立“舉報臺、警示臺、曝光臺”,鼓勵公眾通過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舉報水環境違法行為。對舉報屬實的給予一定獎勵,激發了公眾參與治水的積極性。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對巡河工作的實時監管和問題快速處理,提高了巡河效率和工作質量。積極探索并實施改造生態駁岸、種植沿岸綠化、設立生態浮島、安裝增氧設備、推行小魚治水、運用水域生態修復重建技術等六大生態修復模式。這些模式的綜合運用,有效改善了河湖生態環境,提高了水體自凈能力,促進了水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
4.源頭治理,標本兼治
以城鎮建成區、居民聚居區、工業園區等為重點,通過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全面提升重點區域的水環境質量。加大對污水管網的建設和改造力度,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加強對工業企業的監管,確保其達標排放。同時,開展河道清淤和生態修復工作,恢復河道生態功能。以“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為契機,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和水平,確保污水得到有效處理。加強對排水戶的日常監管,建立健全排水許可制度,規范排水行為。通過源頭治理,有效減少了污水排放,改善了水環境質量。政府提出“保斷面、提水質”攻堅。以改善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為目標,實施一系列水生態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整治、生態修復、水源涵養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時掌握斷面水質變化情況。通過實施生態補償機制,激勵各地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形成了上下游共同治理、共同保護的良好局面。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截污納管和處理設施建設。根據農村實際情況,采用分散式和集中式相結合的處理方式,提高污水治理效率。開展農田退水“零直排”建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加強對農村河道的清淤疏浚和生態修復,改善農村水環境質量,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5.河長深化,智慧治水
創新空中河長直播巡河方式,借助無人機等高科技設備對河道進行實時巡查。市鎮村三級河長通過直播平臺同時在線,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商定整改方案。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巡河效率,還增強了問題解決的時效性,實現了治水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首創跨地市交界區域水環境聯防聯治工作機制,與周邊地區共同成立聯合河長制工作室。通過定期召開會議、聯合開展巡查執法等活動,加強溝通協作,共同解決跨界水環境問題。打破了行政區域壁壘,實現了區域治水一體化,為跨區域水環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建立空中河長、河面河長、岸邊河長“三長”巡河治水新機制,形成了空中、河面、岸邊立體巡河模式。各級河長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全面加強對河道的巡查和管理。通過這種創新機制,有效彌補了單一巡河方式的不足,提高了治水工作的精細化水平。
作者:蔡靜怡、胡燕萍、金心潔、鄧佳儀 來源:嘉興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關系五水共治的調查
-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工業化程度的提高,水資源污染和短缺問題日益突出。為了應對這一
- 03-26
- 企業實踐學習
- 2025年寒假期間,懷揣著為家鄉發展成鼓勵的熱忱,我響應"返家鄉"社會實踐的號召,在本地開啟了一段難忘的計算機之旅。
- 03-25
- 家鄉企業實踐實習總結
- 寒假一到,懷揣著為家鄉發展出力的熱忱,我響應“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憑借扎實的計算機技能,在本地一家企業獲得了財務助理的
- 03-25
- 知行茅臺,文潤鄉野
- 近日,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知行茅臺,文潤鄉野”博士村長團隊走進茅臺鎮元木巖村,進行現場實踐調研,了解目前產業現狀,探索村民對
- 03-24
- 沂蒙精神薪火相傳,青春力量筑夢未來
- 2024 年 11 月 27 日 - 2025 年 3 月 20 日,安徽工業大學 “一沂以億” 志愿宣講團走進高校和高中,宣講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獲學
-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