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安徽工業大學青梧成韻團隊繼續深入開展了以“新”生璀璨,“適”在必行——基于“四維度四主體”提升大學新生適應能力的調查研究。此次調研旨在深入了解大學新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人際和心理等方面的適應情況,為高校提供更加精準的適應性教育策略。
圖為青梧成韻團隊成員合影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踏入大學校園。然而,大學與高中在學習、生活、社交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使得新生在入學初期往往面臨一系列適應問題。青梧成韻團隊在此背景下,利用寒假時間,通過線上問卷和線下訪談的方式,對多所大學的新生進行了深入調研。
調研圍繞“學習適應、人際適應、生活適應、心理適應”四個維度展開,同時關注“家長、輔導員、導師、朋輩”四大主體對新生適應能力的影響此外,團隊成員在家鄉進行了面對面訪談。訪談對象包括新生、輔導員、導師及家長,通過深入了解不同群體的觀點和體驗,為調研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在訪談中,許多新生表示,在寒假期間,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大學適應策略,而家長和輔導員的支持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為青梧成韻團隊成員進行面對面訪談
調研結果顯示,大學新生在四個維度上的適應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學習適應方面,新生普遍反映大學課程難度增加,需要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人際適應方面,新生在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時面臨一定挑戰,但通過參加社團活動和集體活動,他們逐漸融入了大學社交圈。生活適應方面,新生對獨立生活模式的適應程度不一,部分新生在飲食、作息等方面仍需進一步調整。心理適應方面,新生在面對新環境和新挑戰時,容易出現焦慮、迷茫等情緒,但通過心理輔導和朋輩支持,他們逐漸建立了積極的心態。
在調查大學新生適應能力的過程中,除了半結構化訪談外,線上問卷的發放與回收也是關鍵的數據收集手段。為了擴大調查覆蓋面并提高數據收集效率,團隊精心設計了問卷,通過線上平臺發放問卷,確保了數據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問卷內容涵蓋了大學新生的基本信息、學習適應、人際適應、生活適應、心理適應等多個維度,以及他們在適應過程中與家長、輔導員、導師、朋輩之間的交流指導情況。
圖為青梧成韻團隊成員進行線上問卷分析線上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新生在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普遍面臨一定的挑戰,特別是在學習節奏、人際關系、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同時,不同背景的新生(如性別、年齡、生源地、專業等)在適應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些數據為后續的差異性分析、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大學新生適應能力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并為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同時,調研還發現,“四主體”對新生適應能力的影響不容忽視。家長的情感支持和經濟援助為新生提供了堅實的后盾;輔導員的學業指導和生活關懷幫助新生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導師的學術指導和職業規劃為新生指明了方向;朋輩的互助和分享讓新生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四大主體通過不同方式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共同促進了新生的適應能力提升。

圖為青梧成韻團隊成員整理調研資料基于調研結果,青梧成韻團隊基于“四維度、四主體”提升模式,提出了相關建議。高校應建立立體協同的適應性教育體系,圍繞“四維度四主體”開展多層次、立體式的持續性教育輔導活動。著眼于“學習適應、人際適應、心理適應、生活適應”四個維度和“家長、輔導員、導師、朋輩”四大主體,構建大學新生適應能力“四維度四主體”提升模式。以輔導員、大學生導師、高年級學生干部為主要力量,同時加強與家長溝通,實現家校聯動,緊緊圍繞大學新生適應問題開展多層次立體式的持續性教育輔導活動,指導新生盡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加強安全教育與法制教育、輔導員保持與學生的密切接觸 等舉措,幫助新生較快地適應大學,融入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此次調研不僅為高校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和策略建議,也為青梧成韻團隊成員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成長機會。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繼續關注大學新生的適應問題,為提升新生的適應能力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