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而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在此背景下,2024年7月,河海大學商學院江蘇省新質生產力與人才發展調研團深入江蘇省南京市與常州市兩地進行探索與實踐,通過一系列實地調研與宣講活動,挖掘江蘇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優秀成果,學習其人才戰略的先進經驗,發現人才問題與需求,推動發展成果深入人心。
科技生態展新貌,古今規劃繪宏圖
實踐團先后參觀金壇城市形象館與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雙城尋訪,共同繪制了一幅科技生態與古今規劃的壯麗畫卷,感受兩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學習之旅。
在金壇城市形象館,團隊成員通過沙盤、模型與視頻等多種形式,感受金壇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蓬勃發展以及生態保護方面的卓越成效。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信維通信等高新技術企業的模型展示是金壇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更是金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證明;“救湖工程”的實施展板生動體現了長蕩湖從生產型湖泊回歸生態型湖泊,實現了河湖長治久清,實現了經濟與生態的雙贏。
緊接著,實踐團來到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深入探索這座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城市。從山水相依的地域風貌到城市輪廓的歷次更迭,從璀璨奪目的人文遺產到生生不息的市井生活,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深刻體會到南京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構建了一幅全面而深刻的南京歷史畫卷。團隊成員系統了解了南京市的規劃部署與發展趨勢,學習了南京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與成果,深刻感受到南京市貫徹新發展理念,在發展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新南京藍圖的規劃也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提供了重要支撐。
筑夢人才高地,共繪創新藍圖
實踐團在金壇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及南京市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訪,學習當地人才發展的優秀做法,深刻體悟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對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
在金壇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實踐團與王局長等三位領導開展座談交流。雙方就金壇區特色人才政策、新質生產力下的人才發展路徑與河海大學在金壇的建設發展開展了熱烈討論。隨后,實踐團成員和副局長王洪俊進行了深度訪談,從金壇區新質生產力下的人才發展與數字化治理、引才育才難點、對人才池建設的建議三個方面展開交流。王洪俊指出,區域人才發展應構建良好的人才生態圈,這與實踐團構建人才池的觀點相符合。
座談交流會結束后,實踐團成員與金壇區人社局領導共同舉行河海大學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對于河海大學的校地共建寄予厚望,雙方共謀合作新篇,攜手展望更加緊密的校地合作未來。
實踐團走進南京市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了解它從舊日工業遺跡到今日創新熱土的華麗蛻變。園區內,創業孵化區、企業加速區、總部經濟區等功能區相得益彰,先進設施與優質服務為高科技企業和人才提供了理想的成長環境。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了園區對人才的珍視與培養,以及人才在新質生產力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性作用。
點亮新質之光,共筑發展之夢
實踐團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先后在金壇區花街社區、江寧區秦淮社區與太平社區開展了一系列新質生產力宣講與主題活動,面向社區黨員、基層干部與居民、青少年等不同群體開展針對性科普宣講,讓發展成果深入人心。
金壇區花街社區的宣講活動恰逢七一建黨節,實踐團成員與社區黨員一同重溫入黨誓詞,深入解讀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背景及其在當地的發展成果,并以“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引入,闡述培養“新質人才”的重要性。
在江寧區秦淮社區,實踐團成員通過分享江寧區的實際案例,向基層干部與居民生動展示了科技創新如何成為區域發展的強勁引擎,同時強調了新質人才在其中的核心價值,呼吁社會各界加大培養與引進力度。活動現場互動熱烈,居民們積極提問,與實踐團成員共同探討新質生產力在日常生活與基層治理中的應用前景。
在江寧區太平社區開展的“科技引領未來,青少年先行”主題活動,將科技創新的種子播撒在了青少年的心田。實踐團成員通過視頻展示機器人舞蹈與3D打印,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青少年介紹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清潔能源的使用。孩子們被科技的魅力深深吸引,紛紛分享自己的科技夢想,展現了純真的志向與無限的可能。
此次實踐,團隊成員不僅加深了對新質生產力及區域人才政策的理解,更學會了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用實際行動為區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實踐團希望通過本次實踐調研,推動江蘇省新質生產力經濟發展與人才治理,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用實際行動弘揚河海精神,在探究人才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留下河海人的印記,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挺膺擔當。
未來,實踐團將繼續秉承初心使命,勇擔時代重任,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務實的作風,不斷探索與創新,為人才發展與區域繁榮貢獻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