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這座坐落在陜北黃土高原的歷史名城,承載著中國革命的厚重記憶,閃耀著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光芒。在 2024 年的這個夏天,在延安團校的組織與幫助下,我有幸跟隨“紅色筑夢 科技報國”實踐隊在延安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這段經歷如同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中國革命的歷史、對延安精神有了更為深刻和直觀的認識。
當我踏上這片土地,撲面而來的是濃厚的歷史氣息和淳樸的民風。延河潺潺流淌,寶塔山巍然屹立,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我們住宿的地方位于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的窯洞中。走進一間間窯洞,看到那些簡陋的陳設,我不禁思緒萬千。我仿佛跨越了時空與革命先輩們在這一間間窯洞中對話,我仿佛看到了他們在這窯洞中播撒出的火種點燃了整個中華大地。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老一輩革命家們卻能胸懷天下,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日夜操勞,運籌帷幄。那一張張斑駁的書桌、一盞盞昏黃的油燈,見證了他們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孕育出了中國革命的希望。
在棗園革命舊址,我們看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居住過的窯洞。窯洞內的布置簡單而整潔,每一件物品都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在這里,黨中央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在這里,我看到了關于南泥灣精神的介紹,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我曾經服役的部隊其前身就是當年由王震將軍所率領進行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359旅。站在這片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輩們忙碌的身影,聽到了他們激昂的討論聲,心中涌起無限的敬意。
延安革命紀念館是我們此次實踐的重要一站。館內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圖片,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革命斗爭歷程。從紅軍長征的勝利會師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從大生產運動到延安整風運動,每一段歷史都讓人感慨萬分。在這里,我更加詳細的了解到了南泥灣大生產運動,試想一下,在那樣一個年代,需要多么大的恒心與毅力才能將黃土高原改造為塞上好江南,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何為“南泥灣精神”,何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同時作為一名哈工大學子,我看到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有著一大批“紅色科學家”為了革命前程,為了讓祖國擺脫“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毅然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條件,選擇回到祖國,來到延安,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革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看著那些栩栩如生的場景復原和飽含深情的文字介紹,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革命的艱辛與不易,也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后續的自主實踐中,我們還參觀了梁家河,來到了習總書記曾經奮斗了7年的地方,我們看到了這里翻天覆地的變化。梁家河的發展歷程就是整個中國鄉村振興發展史的一個縮影,我們看到了勞動人民如何用自己的雙手一步步創造幸福,我們為現在的中國發展感到深深的自豪。當天晚上,我們切身走到了鄉村振興的第一線,進行助農直播帶貨,為鄉村振興出了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這樣的活動對于我們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是有挑戰就會有收獲,此次直播活動中,我們將理論聯系到了實際,在實踐期間就將實踐理論成果落地,用實踐檢驗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通過這些活動,我更加明白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真正含義,也更加懂得了要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
在延安的日子里,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形成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包括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這種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延安精神與我們實踐隊想要帶給山區孩子們的科學家精神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和一定的互通點,無論是延安精神還是科學家精神,都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能夠推動中國社會向前大步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這次延安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收獲頗豐。它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閱歷,更讓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和升華。延安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走進延安,了解延安,感受延安精神的魅力。讓我們共同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讓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