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師學子“返家鄉”:傾聽百村支書,感受青春力量
農業強不強,全憑“領頭羊”,農村美不美,重點靠治理。為切實了解黃關村的發展狀況和村民的文化生活情況,7月14日上午,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志愿者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前往東河口鎮增塘村村委會。
增塘村于東河口鎮東部,與集鎮接壤,東接中旺院村,南臨豐樂河,西接街道,北接三旺沖村。全村轄19個組,443戶,總人口1778人,46名黨員。村域面積約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75畝,其中水田1448畝,旱地287畝。村級道路狀況良好,水泥路硬化總長3.4公里,通組砂石路緊緊相連。
前期準備工作就緒后,志愿者踏進了這個鄉村。經有關村干部引領,見到了村支書并向其虛心請教了一些問題。例如,在談到村子未來的發展規劃,村支書認為只有把最基礎的三個版塊完成,這三個板塊就是經濟、教育和醫療,村子才能更加的欣欣向榮。
在與村支書交談完后,志愿者著重協助村干部進行了空巢老人上門服務以及敬老院的志愿活動。除此之外,志愿者也著重觀察了農村建設以及近幾年來村莊的發展狀況。黨的十九大提出了試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要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近幾年,水產養殖興起,經濟也發展的越來越好,電視電話通訊網絡覆蓋全村,信息暢通。農田水利設施不斷完善,擁有趙飛塘水庫-座,30畝以上大塘三口,中小型塘52口,水面總面積255畝。全村林地3700畝,退耕還林38畝。擁有增塘小學一所,衛生室一所,壽星老年公寓一所。養殖業(規模)有久盛養殖場,超群養雞場和綜合養殖場,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大大提升。
與此同時,農村產業發展普遍面臨人力資源短缺的難題,既缺少與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經管、營銷、電商、金融等人才,也缺少與鄉村產業發展相契合的本土實用技術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較為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尚未建立,金融服務明顯不足,農村資源變資產的渠道尚未打通。此外,一些現代農業配套設施用地和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難以滿足,農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需進一步提升。為了更好推動產業興旺,需緊密圍繞廣大農民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為我們以鄉村全面振興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下鄉的這幾天中,深刻理解到了“基層”的意義所在,這是時代賦予青年的使命。讓我們攜手共進,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讓更多的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實現美麗的中國夢!
作者:劉月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我們會分別,我們會再見
- 時光如夢,歲月靜好。轉眼間,我們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塔甸鎮的三下鄉實踐活動,已經悄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我們,一群心懷熱忱與夢
- 08-19
- 公益之光 點亮心靈
- 這個特殊的假期,當我投身于火熱的公益活動,以一顆熾熱的心,去擁抱那些需要關懷的角落,去傳遞愛與溫暖的火種,我終于明白公益事業沉
-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