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值暑期,南通大學“紅色信使尋跡實踐團”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加強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號召,風雨兼程地開展了主題為“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使命”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社會實踐旨在引領青年學子深入了解抗戰歷史,感受黨在萬分危急情況下地正確領導的積極作用與必要性,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并從實踐中汲取精神力量,爭當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7月13日,實踐團來到了上海市寶山區淞滬抗戰紀念館。紀念館坐落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內部,當游客漫步在公園內會不由地感受到環境的莊重與肅穆。步入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血沃淞滬”的字樣,它仿佛無聲地講述著那段血與火的歲月。紀念館內擺放著大量戰時的照片和物件并且隨處都配有文字講解--那一張張泛黃的紙張相片與生銹了的零件軍械仿佛在將那段歷史娓娓道來,而詳盡的文字介紹則填補了全部的空白。紀念館內部還通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生動地再現了淞滬抗戰的激烈場景,這讓參觀過程中的實踐團成員如同身臨其境般,既為淞滬會戰的慘烈不禁咬緊牙關,又為舉國上下士兵沆瀣一氣團結抗戰的愛國精神而振奮精神、濕潤眼眶。
通過采訪當地的一位居民顧爺爺,實踐團了解到上海淞滬會戰紀念館實際上是前幾年才經過翻新的,現在的紀念館相較于過去的舊場館運用了更多的科學技術,借助了更多的多媒體手段,加強了整個紀念館的表現力和渲染力,可以更好地反映戰時景象,更全面地展現戰時細節,由此給游客帶來更沉浸式的參觀體驗。實踐團留意到顧爺爺一行人總是走得很慢,看得很細,時而駐足片刻,若有所思。顧爺爺這樣的老一輩顯然仍較深地受著戰爭歲月的影響,但或許正是經歷過那個時代,他們對于祖國二字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才會更加毫不猶豫地投身于祖國建設之中。實踐團深刻認同,隨著祖國紅色文旅產業發展欣欣向榮,這是一個鏈接今天與過去的好橋梁,由現代日益精進的科學技術與歷史所呈現的中華民族氣節所擦出的火花一定能夠激起更多人的愛國情懷與獻身精神。
同樣通過采訪,一位父親表示他是乘著暑假帶孩子前來觀看的,希望可以通過走訪這些紀念館幫助孩子了解祖國的抗戰歷史。同時也有一位游客表示到,通過游覽淞滬抗戰紀念館,他更加感受到當今和平日子的來之不易。帶著對革命烈士的崇敬和對和平生活的倍加珍惜,實踐團決心繼續走好社會實踐的每一步,保質保量地完成計劃的每一個環節,賡續好紅色血脈,傳承好紅色基因。
每一個人都要讓紅色血液在體內流淌,每一條紅色血脈都是黨的力量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到地方考察,多次瞻仰對我們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圣地、紅色舊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大力推動全黨全國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紅色信使尋跡實踐團正是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仔細思考新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基礎下展開了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他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真正做到講好新四軍故事,革命故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不斷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將抗戰精神與紅色文化精神力量化作推動今天國家發展的磅礴偉力。
通訊員 孫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