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活力的七月,我作為安徽工業大學赴張莊村暑期社會實踐隊的一員,踏上了前往張莊村的征途,心中滿載著對鄉村振興事業的憧憬與熱情。7月11日,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時,我們的實踐之旅正式拉開帷幕。回望這段難忘的經歷,心中涌動著無數的感動與收獲,它們如同夏日里的一縷清風,讓我更加堅定了青春的方向。
初遇張莊,心靈的初次共鳴初見張莊村,是在一個清晨,陽光溫柔地灑在錯落有致的農舍上,田野間綠意盎然,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然而,這份寧靜背后,卻隱藏著鄉村發展面臨的諸多挑戰。在與村委會工作人員的初次交流中,我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詳細地介紹了張莊村的基本情況:從地理位置的偏僻,到農業資源的有限;從人口老齡化的嚴重,到青年勞動力的流失……每一個問題都如重石般壓在心頭,讓我們意識到鄉村振興之路任重而道遠。但正是這份挑戰,激發了我們作為青年學子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要為張莊村貢獻自己力量的決心。

圖為村委會工作人員向實踐隊員講解張莊村的基本情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琛宇 供圖
網格化管理,細致入微的體驗為了更好地融入張莊村,我們迅速投入到網格化管理信息核對的工作中。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繁瑣而重要。我們跟隨村委會成員,穿梭在村間小道上,挨家挨戶進行信息登記與核對。每一張表格、每一條數據,都承載著村民們的生活狀況與期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耐心與細致,也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治理的復雜與不易。通過網格化管理,我們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為后續的政策制定與項目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份經歷,讓我們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份數據,更加明白精準施策的重要性。
深入走訪,傾聽民聲的溫暖調研的核心在于傾聽。我們深知,只有真正走進村民的生活,才能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與期盼。于是,我們分成若干小組,深入村民家中進行走訪調研。在田間地頭,我們與村民們同坐一條板凳,拉家常、問冷暖;在農家小院,我們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從農田水利設施的老舊到子女教育資源的匱乏,從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到文化娛樂生活的單調,每一個話題都牽動著我們的心。我們用心記錄、用情交流,努力成為村民心中的“貼心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村民們淳樸善良的品質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我們也更加明白,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黨的聲音傳遞到基層,讓政策紅利惠及更多群眾。

圖為村民向實踐隊員表示村中隨地丟掉垃圾現象大大減少。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琛宇 供圖
政策宣講,傳遞溫暖的橋梁為了更好地服務村民,我們積極向村民們宣傳國家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最新政策。我們利用PPT、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將晦澀難懂的政策條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村民們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在宣講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村民們眼中的光芒與希望。他們紛紛表示,國家的這些政策真正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實實在在的惠民之舉。這份認可與肯定,讓我們倍感欣慰與自豪。同時,我們也更加明白,作為青年學子,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努力成為連接政府與群眾的橋梁與紐帶。
黨課之光,信仰的深度升華實踐的最后一天,我們與村委會的老黨員們共同上了一堂生動的“黨紀”黨課。在莊嚴的黨旗下,老黨員們用親身經歷和感人故事向我們講述了黨的光輝歷程和紀律的重要性。他們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黨的忠誠與熱愛也深深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通過這堂黨課我們不僅加深了對黨的認識和理解更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我們深刻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我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將來投身到鄉村振興和國家發展事業中去打下堅實的基礎。
青春獻力鄉村,實踐鑄就未來為期數日的張莊村暑期社會實踐雖然短暫但它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寶貴的經歷。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我們不僅見證了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更體驗到了作為青年學子的責任與擔當。青春因奮斗而精彩人生因奉獻而厚重。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繼續秉承“厚德、篤學、崇實、尚新”的校訓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步伐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去用青春和汗水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壯麗篇章。我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張莊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圖為實踐隊員在張莊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前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朱琛宇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