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訊(通訊員 孫淼)銘記歷史,賡續紅色血脈,傳承文化,弘揚民族精神。8月12日至13日,山東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英雄歸根”烈士尋親調研團隊深入山東省濰坊市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調研旨在了解烈士尋親志愿者的經歷,探索紅色精神的傳承。
8月12日上午,團隊成員赴退伍軍人,“中國好人”莊文新工作處,就烈士尋親工作現狀開展調研訪談,深入探尋烈士尋親工作的內容與流程。通過訪談,隊員們對信息收集與整理,線索排查與核實,溝通與協調等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同時認識到當下尋親工作的三大現實困境:信息缺失,年代久遠,技術限制。團隊成員嘗試對烈士尋親工作提出新的建議與解決方向。

當日下午,團隊成員到達昌邑市義工聯合會,采訪相關工作人員。對烈士尋親活動開展頻率,具體展開形式,尋親成功率等方面進行了重點調研。通過采訪,成員了解到義工聯合會采用“1+1+N”模式,與第三方合作獲取一手資料和資金支持,開展形式多樣的祭英烈活動。同時建立健全的組織架構與合作機制,促進各部門間協同作戰,加強信息交流共享。
為深入探索烈士尋親工作,團隊成員到飲馬鎮烈士陵園同守陵人楊智忠進行交流慰問。自2004年起,楊智忠便開始為烈士尋家,目前已為61位烈士找到親人。團隊成員詳細了解老人的尋親歷程,尋親過程中的困難如信息記錄不準確,材料缺失等。并共同探討了當今烈士尋親的創新路徑:借助新媒體網絡平臺,提高信息曝光度和社會關注度。

8月13日上午,團隊成員到達龍池鎮馬渠村,參觀革命舊址,感受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帶領大家回顧那段崢嶸歲月,體會當年的革命戰斗情景,感悟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斗爭精神。

在全武紅色博物館,王全武館長向同學們展示了在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軍工陳設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珍貴藏品。深刻的革命事跡激揚愛國情懷,厚重的中國歷史文化呼喚責任擔當。同學們與歷史進行“心靈對話”,追憶英勇先烈的艱苦卓絕。
此次調研活動,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了烈士尋親志愿者的艱辛和不易,也看到了英烈精神在當今社會的傳承和弘揚。傳承紅色基因,堅定青春志向,以火熱的青春實踐助燃緬懷先烈,不忘英烈的熾焰,做好紅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宣傳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為社會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