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一個坐落于湘西的隱秘縣城,2200多年前,第一位保靖人輕輕踩進了酉水河,從此嘹亮的山歌便于崇山峻嶺之間蕩漾開來久久不息...在這個鄉音質樸風景如畫的小縣城里,一些來自記憶深處的味道被不斷挖掘出來并經勞動人民高超的轉化之力被呈上餐桌,憑借其獨特的“鄉”味隨著時光的長河在老少婦孺的交口稱譽中流傳至今。
為了探索保靖縣非遺美食的歷史沿革、傳承現狀以及發展前景,湘潭大學學生工作部赴湘西州保靖縣遷陵鎮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遷陵鎮,開展了為期七天的“舌尖上的非遺”調研實踐活動。在一塊塊被時間劃過裂痕的青墻紅瓦中,悉聽保靖縣非遺美食的“宿世今生”。
(一)保靖洗沙月餅
“鄉”味不怕巷子深,洗沙月餅天下聞。為了沉浸式了解洗沙月餅的歷史背景與制作技藝,實踐團成員走進保靖縣遷陵鎮大屋廠3號的“鄧記”月餅廠,采訪非遺傳承人彭曉玉,在機器的聲聲轟鳴中品味這穿梭于時光的珍貴味道。
圖為洗沙月餅
洗沙月餅,是彭曉玉心頭的珍寶,也是她堅守了42年的事業。談及創業的初衷,彭曉玉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上世紀八十年代,迫于生計,她跟隨師傅鄧傳學習制作洗沙月餅,從此便開啟了漫長的傳承之路。從選材到制作再到售賣,創業初期的彭曉玉以一己之力身兼數職。“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最艱苦的那一段時間,每天三點起床,一睜眼就是忙碌的勞作,我一個人做完月餅后又要背著籮筐到街上推銷售賣,生活十分艱苦。”彭曉玉在采訪中含淚說到。
圖為傳承人談及創業的初衷
正是出于對師傅的敬重和對傳統技藝的追逐,彭曉玉克服重重困難,使洗沙月餅從無人問津到香飄萬家。2018年“保靖洗沙月餅”鄧記百年老號被評為湘西州級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項目,2020年“大屋廠鄧記百年老號”又被評為“湖南省老字號”。

圖為鄧記百年老字號洗沙月餅
近年來,為了緊跟時代的腳步,彭曉玉又將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利用數字化傳播推廣洗沙月餅,擴大其銷售范圍。與此同時,她又結合更多人的喜好積極對產品做出改進,比如改良配方,生產出少糖代糖月餅等。
面對未來,彭曉玉滿懷期待和憧憬,她希望這份來自記憶深處的香甜能夠一直流傳下去,也希望新時代青年,能繼續保持著那份對傳統技藝的熱愛,接過她們手中的搟面杖,讓洗沙月餅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保靖松花皮蛋
“青甲藏琥珀,松花自然成。清香舌尖繞,奇肴凡品生。”一首皮蛋謠,漾起一灣酉水情,喚起了無數保靖人記憶深處的那抹味道。為了探究保靖松花皮蛋的發展現狀與經銷模式,實踐團成員走進保靖鑫洋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跟隨非遺傳承人胡澤玉的指引,見證一枚枚皮蛋的絕妙“新生”。
圖為松花皮蛋
作為一名精益求精的非遺“工匠”,胡澤玉不僅是保靖松花皮蛋的制作大師,更是這門非遺技藝的守護者與傳承者。她帶領我們走進皮蛋生產工廠,為我們詳盡地介紹了皮蛋的制作流程和制作工藝。在談笑風生間,一段專屬于她與保靖送花皮蛋的記憶被緩緩拉開。
圖為傳承人講述她與松花皮蛋的記憶
鑫洋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由老國企喜陽集團專制而來。當時的國企面臨著倒閉的風險,而幾位老員工十分不舍,便想辦法將公司接了下來。沒想到這一接,就將保靖松花皮蛋的產業蓬勃發展起來,并使其成為了當地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胡澤玉作為集團的老員工之一,將自己的一生都投擲在保靖松花皮蛋的研制與經銷上。
胡澤玉深知,制作松花皮蛋需要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匠心。于是從選材到加工再到經銷,每一步都由她親自把關,每一處都有她辛勤汗水劃過的道痕。在皮蛋市場競爭無比激烈的狀況下,她又積極尋找著破局之法。

圖為皮蛋制作過程
在后來的發展中,鑫洋公司與湖南農業大學等合作,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生產技術相結合,經過改良而成的松花皮蛋,口味獨特、品質優良,先后榮獲湖南省名牌產品、湖南省著名商標、亞太國際博覽會金獎以及“湖南老字號”等榮譽稱號。這種通過學術研究與產業經營相結合、傳統與新潮銷售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開拓出一條幫助保靖松花皮蛋走出保靖的絕佳路徑。
正是這種銳意進取、奮發向上的初心與堅守,使得保靖松花皮蛋實現了華麗的變身,在記憶的染缸里完成了獨特的“新生”,成為一代代保靖人心靈深處的味道。
(三)保靖仙泉醬油
“斷龍仙泉萬古流,宮廷宴上獻神油。”保靖醬油經古法釀造,自然天成,以其獨特的口感深植當地人民的味蕾,其不僅是保靖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一張代表保靖非遺文化的靚麗名片。為了探索保靖仙泉醬油的傳承現狀與發展路徑,實踐團成員走進保靖仙泉醬油廠——仙泉山莊,拜訪非遺傳承人宋陸軍,在崟岌碧落之間,一尋這來自時光深處的悠悠“鄉愁”。
圖為仙泉醬油
過去,湘西流傳著一句婦孺皆知的俗語“保靖的醬油,河西的醋”。如今,河溪的醋仍然在市場暢銷,而保靖醬油卻難覓蹤跡。香噴噴的醬油拌飯是宋陸軍也是很多保靖人記憶深處的味道,而這一味道卻在父親宋仁禮的保靖醬油廠停產后的20多年里再沒有被端上餐桌,這變成了她心中的一個遺憾。
既是對兒時味道的追憶,也得益于很多老顧客的喜愛與支持,宋陸軍在謹慎思量后選擇了繼承父親的產業,讓保靖醬油的醇香再次回蕩在街頭巷陌。
釀造醬油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選址和選材問題,醬油的優劣與其釀造環境和食材質量密切相關。保靖縣地處被譽為黃金釀造帶的北緯30度線上,這里光線充足,雨量充沛,適宜微生物生長和發酵。宋陸軍就是利用了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制造了保靖醬油與保靖山水的巧妙邂逅,將一縷縷豆香和著陽光的芬芳,傳進家家戶戶的廚房。
圖為傳承人講解醬油釀造過程
經過數十年的辛勤打拼后,仙泉山莊的產業漸漸成熟壯大起來。在嶄新的市場形勢下,宋陸軍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接待研學隊伍擴大保靖醬油的知名度,采用大豆與玉米套種的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自媒體數字化技術進一步擴大市場,產業的擴大的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了社會壓力。
如今,仙泉山莊已經發展為集飲食、住宿、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不僅傳承了非遺技藝,還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流光溢彩間,保靖醬油的未來仿佛就在眼前。
圖為仙泉山莊

穿過歷史的風塵,跳躍于人們的味蕾。從唇齒留香到風華留痕,從鮮為人知到名揚天下。無論是一枚香甜的洗沙月餅、一顆晶瑩的松花皮蛋,還是一汩醇香的仙泉醬油,都在其代代相傳之中蘊藏著非遺傳承人“擇一業,終一生”的匠心與情懷和非遺文化傳承波瀾壯闊的歷史使命和遠大前程。這些獨屬于“舌尖上的非遺”產業也必將在鄉村振興和非遺傳承的路上展現更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