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承載著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的土地上,我有幸成為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理’遇農情,鄉約未來”鄉村振興實踐團的一員,親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三下鄉”活動。2024年的盛夏,我們踏上了前往蕪湖市鳩江區白茆鎮的征程,開展為期三天的調研活動,走進鄉村,去觸摸它的脈搏,去感受它的呼吸。這次“三下鄉”之旅,不僅是一次對鄉村發展現狀的深度探訪,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思想的升華。讓我深刻體會到農業科技的力量,以及青年學子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活動的序幕在旭光村黨群服務中心緩緩拉開。活動首日,在旭光村黨群服務中心舉行的開營儀式上,陶泊竹同學詳細匯報了調研行程安排,并表達了對當地政府支持的由衷感謝。胡達強書記的介紹則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了白茆鎮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舉措與成就,也激發了我們投身鄉村振興的熱情。尤其在他寄語我們在座的實踐團成員時,我深感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肩負著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歷史重任。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實踐活動,更是一次對我們青年學子的考驗和鍛煉。
走進白茆現代農業產業園,我仿佛步入了一個科技與自然完美融合的奇妙世界。在白茆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參訪中,我親眼見證了農業科技如何革新傳統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確保農產品質量與產量。水肥一體機的高效運作,精準滴灌技術的廣泛應用,讓我驚嘆于農業科技的創新與進步,讓我領略到科技農耕的魅力。在倪進平老書記的悉心引導下,我不僅領略了現代農業的高產高效,更深刻體會到了科技如何賦能傳統農業,為鄉村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每一顆茁壯成長的作物,都是科技進步與綠色發展理念的見證,它們在田野上繪制出一幅幅生機盎然的圖景,預示著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
套北村,這個鑲嵌在綠水青山間的美麗村落,以其獨特的發展模式,讓我對鄉村振興有了更為立體的認識。在這里,“春賞花,夏采摘,秋休閑,冬民俗”的四季體驗,不僅豐富了鄉村經濟的內涵,更讓文化與旅游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我和隊友們漫步在整潔的村道上,感受著鄉土文化的魅力,體悟著和美鄉村建設的深遠意義。套北村的美麗蛻變,讓鄉村成為詩意棲居之地,也生動詮釋了和美鄉村對于提升村民生活質量、留住鄉愁記憶的重要意義,這是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注腳,它啟示我們,鄉村振興不只是經濟的增長,更是生態的修復、文化的傳承與社會的和諧。
在旭光村旭耕農機合作社,大型農機設備的展示,使我見證了農業機械化帶來的革命性變化,讓我感受到農業科技的前沿脈動,那些大型農機設備,不僅是農業生產的強大助力,更是農業現代化的鮮明標志。胡達強村書記的講解,使我認識到農機合作社在整合農村資源、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與質量、推動農業規模化與集約化經營方面的關鍵作用。這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胡書記對未來農業生產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暢想,讓我意識到,農業的未來在于科技的引領,而青年學子正是推動這一進程的生力軍,讓我更加堅定了投身鄉村振興的決心。
白茆紅色基地的參觀,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如同一股不滅的火焰,點燃了我心中的激情。參觀白茆紅色基地,讓我重溫了革命先烈的英勇奮斗歷程,深化了我對“紅加綠”發展模式的理解。紅色精神,如同一座燈塔,照亮我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前行的方向,激勵我們以實際行動傳承革命精神,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回顧這段難忘的經歷,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它不僅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宏大構想,更是每一位青年學子肩頭的神圣使命。我看到,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技的力量正催生著綠色革命,文化的底蘊正塑造著鄉村的靈魂,生態的底色正描繪著美麗的畫卷,青年的活力正孕育著無限可能。面對鄉村振興的時代課題,我愿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讓青春之花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綻放,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鄉村振興,有我同行;青春無悔,未來可期。
這次“三下鄉”活動,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增強了我的社會責任感,更讓我明白了鄉村振興是一場持久戰,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接力奮斗。我將帶著這份寶貴的經歷,繼續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上探索與實踐,用青春的畫筆,為祖國的鄉村振興事業描繪出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