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外遷引發了農村人口結構的顯著變化,從而導致大量的兒童和老人被留在農村,衍生出“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等社會議題。在此背景下,來自廣州新華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攜愛鄉行社會實踐隊(下文統稱為“實踐隊”),為響應“百千萬工程”的開展,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和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踐隊聚焦弱勢群體,以“關愛弱勢群體,弘揚志愿者精神”為主題,于7月23日至7月30日在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開展一系列以愛心關懷弱勢群體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在美好的7月,攜愛鄉行社會實踐隊踏上了屬于他們的佛岡筑夢之旅。
7月23日上午,實踐隊抵達佛岡縣后,實踐隊迅速與當地志愿者協會緊密對接,進一步探討在佛岡縣文化館開展的愛心課堂活動準備工作,為后續愛心課堂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7月23日下午,實踐隊在佛岡縣文化館開展了主題為“急救科普”的愛心課堂,通過生動的講解、互動演練及案例分析,向當地兒童傳授了基礎急救知識與技能,旨在提高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培養他們面對緊急情況時的應變與互助意識,讓孩子們在遇到危險時能保護自己并盡可能地幫助他人。
7月24日下午,實踐隊從介紹男女生身體隱私部位、性侵犯的定義、防范性侵的具體措施和分析遇到不同情景如何求救等方面來開展防性侵安全教育。進一步增強了兒童的自我防范意識,教育他們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護自己,守護純真與安全,讓兒童安全意識得到實質性的提升,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7月25日和26日上午,實踐隊在石角鎮人民公園為當地老人提供了血壓測量、血糖檢測、艾灸治療等義診服務。實踐隊成員利用專業醫療設備,結合問卷調查與健康咨詢,深入了解老人的健康狀況,為后續的健康促進策略提供了數據支持。這一系列關懷舉措不僅提高了老人的健康意識,也彰顯了實踐隊對老年人的關懷與尊重。
7月25日和26日下午,實踐隊在佛岡縣文化館分別開展了以“防拐防騙”與“閱讀啟航”為主題的愛心課堂。“防拐防騙”課堂的開展增強了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教會了他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保持冷靜,采取正確有效的應對措施;“閱讀啟航”的課堂不僅提高了兒童的閱讀能力,還激發了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兒童的綜合素養提升與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為攜愛鄉行社會實踐隊為愛心課堂的兒童上課 魏煊霓供圖

圖為攜愛鄉行社會實踐隊擺攤義診 魏煊霓供圖
7月27日至29日,實踐隊分別深入佛岡縣高鎮村、上新村和三蓮村進行三下鄉活動。上午,隊伍兵分兩路,一隊負責在村委會進行義診,一隊負責走訪入戶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進行關懷和慰問。下午,實踐隊帶領當地兒童一起學習并進行童趣游戲,讓他們感受到最基本的社會溫暖與人文關懷。

圖為攜愛鄉行社會實踐隊為村民測血糖 陳昱彤供圖

圖為攜愛鄉行社會實踐隊與村內留守兒童合影 王澤如供圖
7月30日,實踐隊與三蓮村村委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從中得到了本次活動的反饋與建議,村委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意義很大,希望可以多進行這樣有意義的活動,給更多的老人和兒童送去溫暖和關懷。同時實踐隊對“百千萬工程”與鄉村振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
實踐隊的佛岡之行,不僅為當地提供了專業的服務與幫助,更在兒童和老人心中播種下健康知識的種子。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關愛弱勢群體,弘揚志愿者精神”的主題。
也許以后佛岡縣的人們將不記得有這么一支社會實踐隊伍來過此處,但我相信這支隊伍身上飄揚的青春之風再次吹向佛岡之時,佛岡人民將喚醒那份屬于攜愛鄉行社會實踐隊的獨家記憶。而攜愛鄉行實踐隊也將帶著這份寶貴的三下鄉經歷,繼續前行,以新時代的力量,書寫鄉村振興的專業新篇章,為構建健康、和諧、繁榮的鄉村社會貢獻專業力量,讓鄉村振興的愿景在實踐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