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筑基石,鄉村振興展新姿
7月29日,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必須把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擺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位置”的號召,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彝族彝線繡傳芙蓉——民族地區多產業電商賦能鄉村振興暑假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宣威市農業農村局會見兩位領導進行采訪:宣威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股股長余仕飛和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孫應康。通過與二位領導交談,我們了解到宣威市近年來圍繞著“1+1+3+N”的一條主線來發展現代農業。

左 孫應康 右 余仕飛 供圖人 何宇豪
所謂“1+1+3+N”的主線即糧食+火腿+果蔬中藥材+其他小型產業的模式,這是符合宣威市發展的模式。宣威是人口大縣,也是農業大縣,因此農業的發展格外的重要。二位領導在采訪過程中向我們詳細講述了各個產業的發展經歷,一字一句間都盡顯對產業與群眾的關心。在這些產業的發展路上,政府與干部付出了諸多心血,投資建立了蔬菜基地與育種基地,號召企業與農戶合作幫助農戶出售蔬菜、制作火腿并銷售,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經濟和產業鏈地發展。

圖為此次采訪團隊成員 供圖人 何宇豪
此外,為了響應國家的退耕還林號召,實現土地利用最大化,干部還帶領群眾積極開發林下種植產業,種植中藥材,糧食作物等,做到每一寸土地都被合理運用起來,同時還結合電商平臺,幫助農戶銷售產品,推動當地實現鄉村振興。

圖為實踐團隊與兩位領導進行交流 供圖人 何宇豪
談到農村人口駐留問題,孫站長倍感惋惜,他說如今大多數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一些農戶干脆選擇把地租出去也比自己種地收入高,面對這樣的情況,政府人員也在積極做出行動,努力幫扶農戶改善情況。
通過與二位領導人的談話,我們收獲頗多。他們在宣威市農村建設與農業發展上盡心盡力,毫無保留地奉獻著,用汗水澆灌希望,用行動詮釋擔當,在推動當地實現鄉村振興的路上一直走在前列。

圖為兩位領導與團隊成員合照 供圖人 何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