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崢嶸歲月,感悟長征精神
追憶崢嶸歲月,感悟長征精神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為積極響應時代號召,保護旅游資源,保護和弘揚各種文化遺傳,更加深入學習和了解長征精神以及培養愛國主義精神。2024年7月14日上午7:30,巢湖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參觀學習。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這次實踐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感慨良多,也讓我更加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紅軍的腳步,一起回顧那段艱難歲月里的悲壯故事—臘子口戰役。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其他各路紅軍也先后踏上了征程。1935年9月,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征進入甘南,在選部縣達拉鄉俄界村召開了著名的“俄界會議”,會議同意繼續北上的戰略方針;北進途中攻克天險臘子口,打通北上抗日的勝利通道。1936年8月,紅二、紅四方面軍長征進入甘南,途經迭部,再次播下革命的火種,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萬水千山,鑄就精神豐碑;槍林彈雨,譜寫英雄史詩;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盛世風華,吾輩當銘記歷史,賡續紅色血脈精神! 在館內講解員的解說下,我們系統的了解了臘子口戰役的整個經過,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乾人小故事。在臘子口戰役中,一位年僅16歲的苗族戰士被譽為“云貴川”,他的故事在紅軍中廣為流傳。在戰役中,紅軍需要攀爬幾乎垂直的絕壁,而這位年輕的戰士憑借一根帶鐵鉤的長桿子,第一個攀上了崖頂。他不僅為后續部隊打開了通路,還在崖頂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最終壯烈犧牲。他的英勇行為極大地鼓舞了戰友們的士氣,成為了臘子口戰役中的英雄象征。乾人小故事僅是臘子口戰役中的一個小故事,在臘子口戰役中還有無數個這樣令人感動的故事。
臘子口,中國革命的紅色地標; 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全面展示了中共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在甘南(特別是在迭部)的宏偉歷史畫卷,生動再現了黨中央在甘南的重要活動及紅軍長征途經甘南的重要戰役和重大事件,具體反映了長征精神在甘南大地上結出的豐碩成果。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生動展現了紅軍戰士在臘子口戰役中的英勇壯舉。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紅軍戰士毫不畏懼,勇往直前,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
莽莽岷山雪,銘記著彪炳史冊的長征;巍巍臘子口,鑄就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臘子口戰役的烽火硝煙早已散去,但攻打臘子口的英雄壯舉,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新時代趕考路上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精神豐碑,依然放射著永恒的光芒。此次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的參觀學習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也是對未來的啟示,激勵著我們青年繼續傳承和發揚長征精神。臘子口戰役紀念館之行,讓我深刻感悟到了紅軍英勇頑強、敢于勝利的精神風貌,黨的堅強領導,人民軍隊的忠誠擔當以及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在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弘揚臘子口戰役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拼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自己的青年力量。
作者:李小雨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