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赴涇縣“畫美鄉村墻,繪制振興圖”團隊正式起航。在指導老師和當地村委書記的帶領下,深入宣城市涇縣茂林鎮,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充分發揮自身才干,促進當地美好鄉村建設。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確立三大核心板塊—繪制主題墻繪、協助當地兒童發展、宣傳當地特色產業。

圖為團隊到達涇縣合影
畫筆點亮鄉鎮,墻繪傳遞文化 在宣城市涇縣茂林鎮的街頭巷尾,一場別開生面的墻繪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為鄉鎮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與獨特的文化氣息。本次墻繪活動旨在通過藝術創作的形式,美化鄉鎮環境、傳播鄉鎮文化、提升村民的審美情趣和文明素養。
經現場環境觀察和團隊商討后確定此次墻繪的三個主題模塊:牧牛少年、鄉鄰睦友、農耕文化。
牧牛少年墻繪作品以田園生活為背景,描繪一個牧牛少年在田野間悠閑自得的場景。畫作中的少年,頭戴斗笠,手執竹笛,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敬畏,畫作中的牛悠閑地吃著草,這一畫面構成一幅和諧美好的鄉村畫卷。

圖為成員們為牧牛少年主題墻繪填色
第二幅墻繪以農耕為主題,將農民的日常生活、農耕場景融入其中,通過農民耕田的場景、農民辛勤勞作的形象,表達農耕文化中的勤勞精神;通過金黃的麥穗等形象展示農耕文明的豐收和繁榮。

圖為成員們為農耕文化主題墻繪描邊及填色
在鄉鄰睦友墻繪作品中,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展現鄉村鄰里之間的和諧相處、互助有愛的溫馨畫面。

圖為成員們繪畫鄉鄰睦友主題墻繪

圖為完成的三幅主題墻繪
本次墻繪活動持續一周,完成了三面墻繪,覆蓋鄉鎮民間議事廳附近區域;顒咏Y束后,這些墻繪作品將成為鄉鎮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成為村民和游客了解鄉鎮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次墻繪活動不僅為鄉鎮增添藝術氛圍和文化底蘊,也進一步推動鄉鎮的精神文明建設。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走進生活,讓鄉鎮變得更加美好。

圖為成員們與墻繪進行合影留念
音教啟夢,文化傳情 在鄉村振興與傳統文化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一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茂林鎮帶來新鮮血液。團隊的活動不僅為鄉村兒童帶去音樂的滋養,還帶領學生們一起了解安徽的著名非遺傳承——宣紙的制作與傳承,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愛國與文化傳承的大門。
初次見面,團隊成員以一首《彩虹的微笑》引領著同學們領略音樂的魅力,悠揚的歌聲回蕩在教室里,課堂上一片歡聲笑語。

圖為孩子們在認真聽老師講課
翌日,團隊成員為同學們介紹五線譜的知識,同學們熱情洋溢的情緒感染著每一位成員。

圖為成員們在基本樂理知識課堂上向小朋友提問
隨著孩子們的逐漸活絡,團隊成員給孩子們宣傳宣紙文化。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具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之特色,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被譽為“國寶”。宣紙的文化傳承悠久,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同學們聽的專心致志。

圖為成員向孩子們介紹宣紙文化
此外,成員們還帶著孩子們進行繪畫小課堂,繪畫結束后,同學們都積極地展示自己的畫作。

圖為孩子展示自己的畫作
在接近尾聲之時,團隊成員為同學們帶來音樂趣味課—手勢舞教學,充分調動孩子們積極向上的熱情面貌。

圖為成員給孩子們上音樂趣味課
學院一直秉持音教結合的教學理念,成員們將這種理念帶到實踐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音樂與宣紙文化宣傳的社會實踐活動,是鄉村振興與傳統文化保護相結合的生動寫照。通過這些活動,不僅為鄉村兒童帶去知識和快樂,更在他們心中種下熱愛傳統文化、追求美好未來的種子。學習周期結束,孩子們都表示受益匪淺,與老師們依依不舍地道別。

圖為課程結束后與孩子們的合影留念
助農興農,振興鄉村 在“三下鄉”實踐活動當中,團隊成員們了解當地特產——香菇牛肉醬,并參觀當地的香菇種植基地和生產車間,詳細地了解香菇牛肉醬的生產流程及制作工藝,為制作宣傳片尋找素材。

圖為茂林鎮書記向成員們介紹香菇牛肉醬
宣城市茂林鎮作為香菇牛肉醬的主要生產地,在實地考察中,團隊成員們與當地書記就香菇牛肉醬進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了當地香菇牛肉醬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圖為茂林鎮當地特產——茂林村姑牌牛肉醬
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們發現,當地香菇醬的生產廠家注重原材料的選擇和加工工藝的改進。同時,團隊成員們還積極推廣香菇醬的健康價值和市場潛力,幫助當地農民和企業拓展市場,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實現。

圖為生產工廠里篩選成品香菇牛肉醬
對于實踐團成員們來說,這次活動是一次寶貴的經歷。在新穎的環境中,他們學會堅持和合作,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通過本次實踐,成員們也深刻認識到了文化建設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至此,“畫美鄉村墻,繪制振興圖”團隊正式結束為期七天的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