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絲路,杳杳長亭音。為看齊中共中央政治局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深入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的號召,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氛圍,2024年7月13日至7月15日,長安大學“探尋絲路隴驛”赴甘肅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指導老師許欣的帶領下,前往甘肅省蘭州市開展為期三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隊集合出發合影 一、古驛遺風,絲路尋珍1.黃河樓:團隊前往蘭州市地標性建筑黃河樓,進行實地參觀體驗并了解其歷史淵源。黃河樓坐落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蘭州,傳承和記錄了蘭州的精神文化,展現了甘肅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對黃河樓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進行了觀察和記錄,進一步學習了黃河文化。

實踐隊在黃河樓前合影

實踐隊調研黃河樓 2.甘肅省簡牘博物館及甘肅省博物館:團隊前往甘肅省簡牘博物館及甘肅省博物館進行調研采訪,探求古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展示情況,了解古絲路沿線典型驛站的相關訊息。博物館中的文物簡牘和遺址模型訴說著甘肅的絲路故事和漢代邊塞人的日常生活。實踐隊員們收集、拍攝了許多與古絲路相關的文獻及實物資料并對古驛站的大致分布位置有了一定了解。
二、旅人心語,古遺新識在簡牘博物館中結束調研后,實踐隊員們對館內游客進行了相關采訪。采訪涉及不同年齡段及不同受教育水平。通過采訪,隊員了解了游客們對于數字化保護古絲綢之路沿線古驛站的認知與態度,收獲了許多過去未曾考慮的新觀點,為完善研究內容提供極大幫助。

實踐隊員對游客進行采訪 三、以驛會師,悟道相承實踐隊伍前往蘭州大學二分部家屬院,與蘭州理工大學考古研究所唐曉軍博士進行訪談。隊員們在博士的娓娓道來中領略絲綢之路的風采,并向其請教了有關絲綢之路及其沿線古驛站的相關歷史文獻資料和背景故事。面對實踐隊的積極提問,唐博士以其深厚的知識儲備向隊員們耐心解答。同時,唐博士還對隊員們所調研的內容進行了擴展和深入,告訴實踐隊員們要“要將文化背景與建筑研究緊密地聯系起來”,為實踐團隊后續的研究點出了新方向。

實踐隊員訪談唐博士

實踐隊員與唐博士合影在此次實踐過程中,隊員們相互幫助,積極探索討論。絲路之旅結束,但絲路的蜿蜒身影和它的精神留在了每個隊員心中。在每次參觀之后,實踐隊員們都聚在一起,一起總結當天所見所感,交流心得體會,整理活動照片、采訪資料。實踐隊員們通過合作與交流,緊密了互相之間的關系,團隊的凝聚力也不斷增強。
深入隴原百里,望見黃沙漫漫,聞得駝鈴聲聲。古驛遺跡曾有千年文明淵源流過,見證歲月遷徙,興衰起落。通過這次暑期社會實踐,實踐隊員們更加了解了古驛站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也在參觀與體悟中驚嘆古絲路文明這首不朽的文明贊歌。經過此次蘭州之行,調研隊員們將更加致力于絲綢之路古驛站的保護,嘗試用數字化的方法留下歷史的痕跡。青年將在絲路中尋覓,補一份輝光予這華夏文明的皓月,青年將沿襲絲路的精神,在學習與研究中包容互鑒,合作,傳承,交流,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