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7月13日至19日,長安大學赴山東臨工“走進臨工·重器筑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山東臨沂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專業實踐活動。
回顧歷史,用奮斗鑄就輝煌。實踐隊員聆聽老一輩臨工建設者的創業故事,體會“艱苦奮斗、無私無怨”的創業精神。從第一輛裝載機的誕生,到物流機器人的自主研發,再到工廠的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臨工的崛起正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歷程的縮影。走進臨工博物館,實踐隊員看到了1979年國內最新系列工程機械產品“ZL40”輪式裝載機,又看到了有望致力于“黑燈工廠”的最新一代AGV運載機器人,這正是他們不忘初心、開拓進取鑄就的輝煌。

圖為實踐隊員了解臨工歷史(拍攝:劉凱文)
以學為促,用理論武裝頭腦。臨工集團各部門工程師向實踐隊員講授了關于裝載機、挖掘機、激光叉車及其核心部件的結構組成和工作原理。在交流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目前國內工程機械技術水平與國外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零件的精度、材料的強度以及控制的智能化程度。此外,來自裝載機事業部的周京理老師介紹了臨工的精益生產模式和人才培養戰略。“減少浪費,降本增效”的核心理念給臨工帶來了更高的產能和利潤,使其躍居于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前列。

圖為工程師為隊員講解專業知識(拍攝:劉凱文)
深入一線,用實踐踐行真知。實踐隊員走進生產車間,參觀各類器械的生產流程。較高水平的自動化和數字化產線使臨工的工程機械產品處在世界領先水平。其中裝載機的銷量居國內首位,擰緊機的扭距實現了從60N·m到4000N·m的飛躍。此外,團隊成員前往實訓場地,學習挖掘機的操縱技術。機械臂的操作看似簡單,但實際作業對精準度和協調性的要求極高,只有經過大量實踐,操作員才能具備應對復雜工況的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才能踐行真知。

圖為實踐隊員學習操作機械設備(拍攝:劉凱文)
校友領航,用經驗傳承智慧。臨工校友與實踐隊員分享了有關在校期間課程學習、科研活動、考研擇校和面試技巧等方面的經驗,鼓勵大家在夯實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參加科研實踐,結合企業生產實際,不斷提高解決問題和自主創新能力。此外,人力資源部王經理提出,要不斷加強和推進校企產業科創深度融合,開創和落實校企學分互相認定模式,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就業精度的同時,不斷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圖為實踐隊員與長安大學校友交流座談(拍攝:劉凱文)
臨工的崛起不是一個偶然,而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一代代科學家不斷開陳出新,千千萬萬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結果。作為新時代大學生,要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積極實踐創新,為攻克我國的卡脖子技術難題貢獻青春力量,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終生。

圖為實踐隊合影(拍攝:劉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