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烹飪,源遠流長。河南城建學院“青春獻家鄉”志愿服務隊于7月10日前往河南省新鄉市長垣市中國烹飪文化館進行志愿活動,詳細了解中國烹飪文化的萌芽,起源,發展到如今的欣欣向榮。并且向來往游客講解博物館內的文物的歷史背景和其獨特的象征意義。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我們在一樓看到了烹飪始祖伊尹的雕像,在這里,我們開始知道了一些烹飪的萌芽,接著在二樓的展廳里面,我們首先看到是博物館向我們展示的全國各地的特色菜系,再往里走,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調味品還有不同的烹飪技法,如;炸,煎,烹,貼,煮,鹵,炒,爆等等。還有各種的烹飪器具,了解了四種風味菜系,食物的貯藏方法。在烹飪文化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時,古人在烹飪文化上又發展了一種新的學科——食療學。萌芽于先秦,起步在兩漢魏晉南北朝,興起于隋唐,興盛在宋元,發展在清代,挑戰則是在民國時期。不僅如此還了解到了長垣地區的油饌,黑虎丸,酎酒的起源。緊接著前往三樓,知曉了許多德高望重的名人大廚,此外還了解到了古人們在宴會的餐食特點,餐桌禮儀,以及在各種場合下的餐飲文化。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祖先們在烹飪上的奇思妙想,大膽嘗試,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進深,源遠流長以及它不斷革新從而煥發蓬勃生機。通過這次實地參觀,我們不僅深刻學習到了中華烹飪文化,體驗到了獨屬于中華文化的魅力,更好的了解了中華文化,也讓我們在一步步的參觀中隨著歷史的發展感受古人的智慧,從而在現實中勉勵自己去保護和傳承這一獨特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