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動蔡村,智繪振興新畫卷
在熾熱的夏日陽光下,七月的天空如同被火焰點燃,而正是這樣的季節,合肥工業大學文法學院的“和美共建”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懷揣著對鄉村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深切關懷,踏上了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涇縣蔡村鎮的征途。
7月11日下午,實踐團隊的青年學子們已整裝待發。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望,心中更是燃燒著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力量的熊熊火焰。隨著車輛緩緩駛入蔡村鎮,一幅幅生動的鄉村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青山如黛,綠水長流,仿佛是大自然最真摯的歡迎禮。
抵達蔡村后,實踐團隊的第一站便是一家充滿地方特色的民宿。這家民宿坐落在一片郁郁蔥蔥之中,午后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斑駁地灑在民宿老板張先生的笑臉上,顯得格外溫暖而親切。民宿老板,一位地道的蔡村人,用她那質樸而熱情的話語,向實踐團隊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歷程:“想當年,這里還是一片寧靜的小漁村,村民們靠打漁為生,日子雖平淡卻也自足。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鄉村的發展逐漸滯后,游客稀少,村莊顯得愈發沉寂。然而,自從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吹響,我們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環境變美了,游客多了,我也瞅準了這個機會,把自家的老宅改造成了民宿。現在,每逢節假日,這里總是熱鬧非凡,一房難求。看到家鄉的變化,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欣慰。”這個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潤了實踐團隊每一位成員的心田,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隨后,實踐團隊一行來到了蔡村鎮政府,與鎮書記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交流。在寬敞明亮的會議室里,書記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向實踐團隊詳細介紹了蔡村鎮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蔡村鎮,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特別是在趙村組這個全縣首個鄉村振興改革示范點的打造上,我們更是傾注了大量心血。從村莊的綠化美化,到污水管網的全面覆蓋;從魚鱗壩的匠心獨運,到老街的恢復重生,每一項工程都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和不懈追求。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趙村組成為鄉村振興的樣板,引領全鎮乃至全縣的鄉村走向更加繁榮富強的未來。”書記的話語,充滿了對鄉村振興事業的深情厚誼和堅定信念,讓實踐團隊的成員們深受鼓舞。
走進趙村,仿佛踏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魚鱗壩上水流潺潺,清澈見底,與周圍的青山綠樹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普通村落,如今已蛻變成全市知名的網紅打卡點,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觀光游覽。蔡村鎮通過整合各類項目資金約460萬元,不僅有效解決了環境整治和村莊管護的問題,還盤活了村里的閑置資源。他們收儲了132畝閑置土地、十棟閑置樓房以及兩家農家果園,為鄉村產業項目提供了堅實的用地保障。這些閑置資源在蔡村鎮的精心規劃和運營下,被成功轉化為旅游資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經營資產,有效帶動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在人才振興方面,蔡村鎮同樣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他們深知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因此積極組織村里的青年外出學習交流,如赴黃山等地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通過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這些青年們不僅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和技能,更激發了他們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的熱情和動力。同時,蔡村鎮還積極吸引在外鄉賢、大學生等人才回流,為他們提供創業就業的平臺和機會,共同推動鄉村振興事業向前發展。這些舉措的實施,不僅為蔡村鎮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也為鄉村的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訪談蔡村主任 李夢攝
實踐團隊在蔡村鎮的調研過程中深刻感受到,這里的鄉村振興之路是一條綠色發展、和諧共生的道路。蔡村鎮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強化產業支撐、注重文化傳承、加強生態保護、優化社會治理等多措并舉,實現了鄉村的全面振興。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做法不僅為蔡村鎮自身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和活力,也為其他地區的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實踐團隊的成員們紛紛表示將把這次調研的所見所聞所感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和具體措施,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隨著夕陽西下,實踐團隊的調研活動也緩緩落下帷幕。但他們對鄉村振興的關注和思考卻從未停歇。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繼續關注鄉村發展的動態和趨勢深入研究鄉村振興的規律和特點積極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鄉村振興模式和路徑用自己的所學所長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而蔡村鎮的鄉村振興故事也將如同那潺潺的流水一般繼續在這片熱土上流淌傳唱成為激勵更多人為鄉村振興事業奮斗不息的永恒
蔡村鎮政府合照 李夢攝
通訊員:孫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