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心得感悟稿
為向社會弘揚古琴文化,加強對古琴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入了解,曲阜師范大學“承古琴風雅,奏海月清輝”實踐團于2024年1月22日前往濰坊諸城市文化館學習古琴知識,體悟古琴中蘊含的歷史價值與文化藝術價值,此次實踐讓我收獲良多。
琴聲錚錚,婉轉傳來,似杏花微雨,流轉紛飛。文化館古琴琴房中,古琴愛好者們正襟危坐,輕撫琴弦,一首首悠揚的樂曲為琴房增添了典雅的藝術色息。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琴所體現的藝術風格剛中帶韌、密中見疏、實中有虛、一氣流轉,表現了空靈回蕩的古典美與自然美,給人帶來極致的聽覺享受與心靈震撼。
在相關專業人員的耐心講解下,大家了解了古琴的基本構造和音域。古琴是一種彈撥樂器,由琴身、琴枕、琴弦等構成。琴弦的數量因不同的規格而異,但通常為七根。
古琴樂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當地的民族性格,體現了豐富的人文氣息。諸城派誕生于此地,作為古琴的一種著名派系而聞名至今。我們通過親身欣賞體會到它的獨特之處,它受山東當地文化特色影響很深,因而諸城派琴曲所表現的情感悲喜分明、大起大落、質樸感人,并不刻意追求清麗淡雅、纖巧秀美的風格,而已淳樸見長。其琴曲布局工整,節拍嚴謹,主題明確。不同于其他琴派琴曲的長大輝宏,諸城派琴曲則是以短小精悍著稱。
通過躬身體驗彈奏古琴,我們體會到,學習古琴并非容易之事,而是一個漫長又具有挑戰性的過程。端身坐在琴前,專注于每一個音色的調試與發出,在典雅莊重的樂曲中,內心也逐漸脫離塵世,歸于寧靜。一奏還淳風,再奏和人心。漸漸地,我們聽到的仿佛不再是琴聲,而是凝聚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滄桑歷史的聲聲吶喊;我們閱讀的仿佛不再是琴譜,而是揮毫于黎民蒼生之間、寫滿大同與和諧的生動圖景
我認為,彈奏古琴亦如彈奏人生。
演奏古琴前需要了解其基本構造和音域,以便更好地掌握它的音準和音色。演奏古琴還需要掌握相關指法技巧,彈撥、按弦、滑音、顫音、刮奏、擊弦等技巧相互配合,共同成就出一首完整美妙的古琴樂曲。正如日常生活中,有了萬全的準備與持久的努力才能胸有成竹地把事情做好;靈活應變,熟練調動知識儲備,懂得各種方法的巧妙配合,才能提高辦事能力,發揮最大的辦事效果。
然而,我們從古琴老師以及市民們的反應中了解,當下人們依舊對古琴缺少必要的了解。的確,平日里我本人對古琴了解并不多,印象僅僅停留在幾首古琴名曲上。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越來越少的人擁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傳承古琴藝術,同時大部分年輕人更傾向于新潮刺激的現代化流行音樂而對傳統古琴樂曲缺失興趣。因此如何更好地傳承古琴文化,推動古琴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安得師襄彈,重聞大古音。我認為,古琴文化不應受到冷落,而應擁有更大更寬廣的世界舞臺。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傳播古琴文化,應提高古琴的受眾面,讓更多領域的人們認識到古琴;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的傳播作用,靈活依托豐富的現代化媒介;推動古琴進課堂、進社區,培養興趣愛好與古琴人才,推進古琴修復技術的發展完善。希望通過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能夠讓古琴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為古琴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作者:臧珂 來源:本人
- 防治結核病,你我共努力
-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倡導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結核病防治,維護學院師生的身體健康。
- 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