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魂勞動教育之光,譜寫盛世華章
中國青年網濟南1月21日電(通訊員 郭燕昊)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于此,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追風拾野”實踐團隊走進了山東省11地市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前往萊蕪戰役紀念館等多個實踐地點,采用問卷與實地調研的方式結合,聚焦勞動教育的問題,親身體驗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要積極弘揚勞動的時代價值,傳承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
探尋智慧之路:探索勞動教育現狀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為全面了解群眾對勞動教育認知與需求現狀,實踐隊員們通過現有相關資料并閱讀相關文獻,設計出了較為綜合全面的訪談問卷,實踐隊員除在學校內部廣泛發放外,還利用互聯網平臺、社區媒體等多種渠道進行問卷發放,采訪人員包含了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人群,確保覆蓋面和代表性。
通過對問卷數據的深入分析,實踐隊員了解到不同的人群對勞動教育關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部分家長學生認為勞動教育無關緊要,學生現階段關注點應在課本知識上,而另一部分家長學生則認為勞動教育也是一種教育方式,應響應國家號召,學生更應注重全面發展。而這揭示出了社會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和態度、以及當前勞動教育在實施中的不足與問題,為實踐隊員更好地了解和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圖為實踐隊成員進行問卷發放活動。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韓沁馨 供圖
紅色文化教育館,勞動精神隨風傳紅色教育文化紀念館是一座承載著豐富歷史淵源的場所,它不僅是持續傳承紅色文化的歷史見證,更是激發著參觀者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和革命情懷的永恒之地。在了解到群眾對勞動教育的看法后,為更好的了解勞動教育市場狀況,1月21日,實踐隊員前往出發萊蕪紀念館等,進行實地調研活動。
在紀念館內,展示內容主題多樣,但圍繞紅色教育文化始終貫穿其中。實踐隊員聽著場館工作人員介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感受著革命歷史的滄桑巨變、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實踐,更能深刻地感受到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而通過展館負責人介紹,實踐隊員了解到,現階段學校將紅色教育更加深入的滲透到學生們的日常教育中,許多學校會組織大型游覽展覽館的研學活動,在節假日、周六周天等時間,家長也更愿意帶孩子們來展覽館體驗紅色教育。場館工作人員向實踐隊員介紹到,為了讓大家更好的體會勞動的辛苦,起到更好的體驗教育作用,在場館內多個地點設置了抬扁擔、推石墨等多項活動,實踐隊員也親身體驗了這一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隊員認為要將書上所學知識與親身勞動結合起來,這樣可以更好地起到實踐教育作用。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紀念館實地調研。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郭燕昊 供圖
展望勞育未來,憧憬美好前景《周易》一書曾言:“天行健,君子應自強不息。”勤勞、毅力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是改善民生、創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撐。勞動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及勞動品質。透過勞動教育,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不僅有益于學生培養吃苦耐勞、堅韌不拔、自力更生的精神品格,加強學生認知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也有益于將理論知識更進一步地轉化為實踐效果,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及勞動意識的形成,真正實現勞動養德、勞動增智、勞動強身、勞動美學與培育時代新人的和諧發展!
圖為實踐隊成員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逄蘭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