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臨用煎之”。但是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中藥飲片煎煮的繁瑣過程使得部分患者望而卻步。1月28日下午SEU實踐團的成員又前往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調研結果顯示,江蘇省第二中醫院的顆粒劑中藥房投入使用,采用顆粒發藥機等現代科技手段,實現了即開、即配、即取、即走的智能化藥房服務,大大方便了患者。
(圖為江蘇省第二中醫院的顆粒劑中藥房 隊長張藝琳 供圖)
此外,調研小隊還參觀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通過參過,隊員了解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自1958年建立以來,一直重視中醫與科技的結合。在針灸領域,該院緊跟時代潮流,引入多種針灸醫療設備,如經皮電刺激設備等,提升了臨床診療服務水平。針灸作為一種傳統醫學,已被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并逐漸被納入主流醫學體系。
1月29日下午,調研小隊還前往南京市中醫院。南京市中醫院開創了互聯網+醫聯體虛擬飲片藥房新模式,將中藥飲片煎好后制成中藥液袋,直接配送到患者家中,使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中醫藥服務。該院還利用大數據云平臺技術,開展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與診療技術創新研究,推動了中醫藥傳承研究和干細胞治療、組織工程修復等領域的應用。
1月30日下午,調研小隊還走進小市社區醫院,發現康復、針灸科室均配備了新型設備,如短波治療儀、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等,科技已經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五季智能中醫診所作為南京首家AI中醫診所,引入了智能脈診、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等技術,市民逛街之余也能便捷地接受中醫診療。
(圖為隊員體驗智能脈診儀 隊長張藝琳 供圖)
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小隊發現,在技術和政策的支持下,南京市中醫與科技的融合狀況超出預期。中醫機構與科研機構合作,開展了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和技術改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被引入中醫診斷與治療中,提高了準確性和效率。然而,盡管南京市政府在推動中醫與科技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調研小隊在不同的年齡群體中發放調研問卷80余份,收集了廣大群眾對當代中醫與科技融合現狀的體驗和疑問。
根據這些疑問,調研小隊還分別采訪了南京市中醫院科技處處長隆紅燕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醫生封慧。隆處長表示,中醫與科技的融合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質量的關鍵。封醫生強調,中醫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需要更多既懂中醫,又懂科技的交叉型人才,以確保中醫藥的傳統優勢與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
(圖為采訪南京市中醫院科技處處長隆紅燕 隊長張藝琳 供圖)
總之,此次實踐聚焦于中醫的現代化發展。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立足根基的同時也要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考察南京市內各大公立、私立醫院、社區醫院及中醫堂以及采訪相關醫生和工作人員,調研小隊了解到南京市將繼續推動中醫藥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中醫藥服務,同時將中醫藥的獨特魅力展現給世界。